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在傳法的過程中,你要看到:你到底是在弘揚佛法還是傷害佛法?你是在護持佛法還是誹謗佛法?你要有真智慧,不要抓住自己的東西。法無高下,諸法平等,而且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可以入。印順導師在《學佛三要》中談到信願、慈悲和智慧,這三個門,每個人都可以入。你能夠真懂或具足所有的一切當然是最好,但有人剛開始沒有能力,他只要願意進入這個門,就好像他願意進入這座城(《法華經》有一品為化城品),他至少可以有保障。我們引渡別人,他不信佛,我們就叫他信他自己;人家不拜,我們就邀他做好事。不能因為人家不聽你的話,你就生起嗔恨心,否則人家一看到你就知道你是魔、是狂,所以稱你為道狂。
若不能認同此法之人,你就不應好為人師。否則,「恐」怕「愚人不解,」會誹「謗此法門,」若如此,「百劫千生,」你便「斷」了他的「佛種性。」愚人並不一定指不明白這個法門的人,其實不懂諸法平等的人才會謗法。你想說法,卻造成你在謗法,你以為你在護法,其實是在毀法。因爲不懂法,所以才會誹謗這個法,因果絲毫不爽。沒有見性的人,因爲他執著,所以他會謗法,雖然一切本來就是空,但他依舊會因果受報。他會長時間無法接觸佛法,這就是他的因緣,是他自己所創造的,就叫做因果。
《壇經》難講難懂,必須從心地上下手去體悟,故更應該擇人而講。你對別人說法,若你教他一個方法,他回家馬上能用。但是,你教他《六祖壇經》,他還是不知道。比如,你去上腳底按摩的課,你過去都沒有學過中醫西醫,你去上第一節課,老師教:哪裡痛就按哪哩,哪裡不舒服就按哪裡。你回家,覺得收穫良多,老師一教,你就馬上就能用到。但是,《六祖壇經》哪怕聽了一年,你卻不知道如何用。你孩子心痛要按哪裡?你丈夫肚子不舒服按哪裡?你摸不著方法。比如,你念佛,你小孩心痛,就念阿彌陀佛,久了心就不痛……這樣似乎比較有成就感。有形有相的方法,你馬上懂,但六祖沒有教你這樣的概念,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要懂權巧方便,你要懂究竟的。但你要注意,只懂事相,不懂理體,你還是小根之人,而非大根之人。
對人講佛法,你不要掉入很多佛子常犯的很嚴重的陷阱,即開口閉口都是佛學名相,不講名相時,反而不知道如何講話。我在上課時,有必要時我才會講名相。上課的目的是要讓你了解,這才是重點。我講課有四個特點:一,簡單化。把高深的佛法講得簡單,讓人家一聽就懂。二,生活化,我講的就是你的生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如果佛法和你的生活不吻合,你何必學佛呢?你學佛不要學死後的事情,或者虛無飄渺的東西。我講的就是你的家庭、工作、感情的事,以及你的心事、為人處世。這些都是你的問題,學佛最主要就是要離苦得樂。三,通俗化,不管什麼程度的人都聽得懂。四,現代化,用現代的語言、模式來談,每個時代談的東西都不盡相同。如果你能符合這四項特點,你跟任何人講話,他都會很喜歡,因為表面上簡單,他聽得懂,但又有高深的道理。
聞後思維:你懂得以深入淺出的表達為別人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