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
佛法難說,「然」而,我們不能吝法,不可以知道而不說。我們遇到有同等知見、願意發願受持的人,則必「須傳授從上以來」所傳的法,這樣的法不是靠言說,而是「默傳分付,」以心印心。過去諸佛傳現在佛,現在諸佛傳未來佛,每一尊皆如此。從釋迦牟尼佛傳給大迦舍尊者,一直傳到達摩祖師,最後傳給六祖亦是如此。
一樣是學佛,每個人觀念還是不一樣,這也牽涉到多生累劫的因緣。比如,有人一聽般若很契合,聽到唯識就不想聽;有人一聽到禪法很法喜,一聽到凈土就很討厭。因此,在傳法的過程中,有人想學或可以教,你「不得匿其正法。」你若不教他,那是你的錯,這叫失信於人。「若」別人「不同見同行,」他的興趣「在別法中,」你則「不得傳付,」不要勉強為他說這個法,否則也是你的錯,那叫失信於法。人家不想聽,你不需要講,他自有他的因緣。否則,你引起他誹謗,不但「損」害「彼前人」所傳之法,還害別人造罪,「究竟無益。」
佛法有三個系統:流傳於西藏、尼泊爾等地的藏傳佛教,傳播於泰國、緬甸、斯里蘭卡一帶的南傳佛教,以及紮根於中國兩岸及日本的漢傳佛教。此三系,藏傳佛教如今最盛行世界,南傳佛教的修行和理論最接近佛陀時代,而漢傳佛教的思想境界最高。若要分,就要分清楚,但這是對內行人說的,否則會爭個沒完沒了。問題是,中國禪師境界最高,但最難學,因爲最抽象,最難掌握。藏傳或南傳的,他們有很清楚的體系、次第、系統,或有人指導,或經過一關之後才能進入下一關。禪則無法這麽講,表面上證悟有高低,但悟沒有定法。你若能親自去體會,越了解,你會越讚歎中國的那些禪師,他們將禪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你也許會問:「佛陀時代有講禪法,爲什麽他所表現的跟南傳的一模一樣?」當時,佛陀的弟子真正懂這種道理的莫過於舍利弗、須菩提,不是佛沒有講,他這樣的言行比較少,因爲懂的人少。大部分人要有形有相,有方法、步驟才比較好學。有次第則有時間差,就是要拖很久。沒有次第,不是大好,就是大壞,不是懂,就是不懂,所以有人認為修起來很危險。你若是這樣認爲,縱使你這一輩子沒有開悟,也不用緊張,你下輩子依舊是修行人,你要珍惜此生,因爲這個正見會跟你走,此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生命的狀態並不是只有今生,它是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的狀態,它是在無常中無限的延伸。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在無常的概念中,它可以生生不息,一直變化。你開悟、成佛或者去西方極樂世界做什麽呢?還不是要繼續生活!只是你的能力更好,心情更愉快,行動更方便。高鐵算什麽?飛碟算什麽?盡虛空遍法界,一念之間想去哪就去哪。
你要了解佛法這三個體系,明白你在學什麽及其差別何在,但也要尊重它們,這叫平等。你要明明白白,否則你被別人一說,信心就會動搖,到最後,你會放棄,因爲你正見不夠。你讀《六祖壇經》後,想修別的法門,我也不反對。但你至少要有這樣的正見。
聞後思維:你能夠依他人的因緣而為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