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若常常半途而廢,就是因為沒有發願。願力會產生一股力量來抵抗業力,讓你達到目的。無論遇到任何挫折,你都要知道你的願力。比如,玄奘大師偷渡到印度,他的願力很清楚,就是去學習後把佛經帶回中國翻譯。他的願力很清楚很堅定,所以他不顧生命危險,經過九年才到印度,到那邊學習十年,最后凱旋歸國,連皇帝都在城門迎接他。不要說當時,現今科技這麼發達,叫你一個人橫渡你都不敢。現在有車,但到處都有人騙、搶,你怕誤上賊車。有一次,玄奘法師從一個地方出發,走了十幾公里,駱駝上的水不小心流失了,難以橫穿沙漠。他很灰心,回頭走了十幾公里後,又想到自己的願力:怎麼可以回頭呢?他對自己說:「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向東方一步生。」便又返回趕路。《大唐西域記》記載,他那時整整五天四夜沒有喝一滴水,居然能在沙漠中活下去。這就叫願力。
願力可以堅定意志。佛經曰:「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若沒有清楚的方向和目標,口念是沒有力量的。發願,你才能真正受持,將之謹記在心,無論在夢中、遇到危難,甚至昏迷時都記得。那麼,有一天往生你也記得,且一定隨那個記得而去。
我奶奶活到九十九歲。她八十幾歲時得了老年癡呆症,會不知不覺喊一個人的名字。我問我媽媽:「奶奶在叫誰?」她說:「你伯父。」我從未見過我伯父,他日本時代被拖去當軍伕。奶奶老年癡呆症,卻常喊我伯父的名字,代表她把對這個孩子的思念埋在內心世界很深。那時,她雖然得了老年癡呆症,也會起來到處走。有一次,我把外衣脫在外面後,進去浴室洗澡。洗完澡,我看見祖母從我的房間走出來,我也不覺得怎麼樣。但是當我一穿褲子,發現口袋裡錢不見了,我內心極為震撼:「一個老年癡呆症的人居然還記得錢!」你以為我們內心世界已經沒有了,但很深的東西我們仍然知道。因此,無論活著還是往生時,你的心到底在想什麼,你一定有一個極深的力量,是願還是業,都是你培養的。
不了解佛法的人常問我:「到底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將一顆種子種在大地上,該除草時除草,該施肥時施肥,該翻土時翻土,該澆水灌溉就灌溉,你把每件該做的事都做好,好好照顧它,它一定會開花結果給你看。這是必然的,是真理,是世間不變的法則,與信不信無關。你發願往生極樂就是一顆種子,它要播在你的心地上。西方極樂不在你心外,而是在你心中,我講的並非唯心凈土,而是理和事。一切不離開你的心,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十方法界、諸佛菩薩皆在你心中。《華嚴經》講,普賢菩薩一毛孔中有無數諸佛。心是無心,無心即空心,一切諸法皆空,十方法界皆在空性中。你種下這個願,極樂世界在七寶石中就會生一朵小小的蓮花。你每天念佛,像照顧家裡的盆栽般照顧心中的蓮花,因緣成熟時,你或許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或許此生你就開悟。否則,你往生之後也能蓮花化生,因為這個因緣是你種的。假如你種地獄的因,你便在地獄中化生。這是因緣法則,與信不信無關。你用功、念佛、坐禪,清清楚楚,而且你知道你一定可以。你要將這樣的理解、信念變成自己的心,這叫受持,否則你是會遇到障礙的。
聞後思維:發願之後,你能時時提起你的願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