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道即是心,「離」開心之「道」,你想往外、到「別」處「覓道」,是了不可得的。你找尋一輩子,「終生」卻「不見道」,見不到你的心,因為你沒有正見,不明白什麼是道。「離道」的涵義可深可淺,淺的指你沒有道心,沒有真正發心修行,深的指你離開心,不從自心下手,而是心外求法。
你這一生到底所求何事呢?你問題很多,煩惱也很多,不是你的愛人、子女,就是你的工作……一輩子談也談不完。你若知道自己所求何物,卻仍不得開悟,那是因為你有「我」的存在。比如,你了解你自己嗎?有人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這太粗淺、表面。靜下心觀察自己的人,能了解自己的潛力、特色和能力,這稍微深一點。有修心養性的人,看到自己的習氣、毛病。但是,以上這幾種無須學佛就可以會。有人能了解自己的業力、果報,但這樣也不能開悟,因為他只看到自己的狀態,卻沒有真正了解「我」是什麼。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是明白原來並沒有一個「我」。《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三法印也講「諸法無我」。世間唯一提過這個理論的就是釋迦牟尼佛。如果你不服氣,你可以觀察,這不是爭辯。但是,我們對一般人不談那麼深,最深的也只談到:「你有沒有想清楚:你到這個世間到底為了什麼?你到底要什麼?」你若想不清楚,你必然「波波度一生」,因為你的生命如海浪,起起伏伏。但是你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到底要幸福還是快樂,要成就感還是要有意義,要自由還是戀愛,你都不清楚、不明白。若是如此,你「到頭」來「還」是會「自」己「懊」惱。
你所要的東西,你真的要得到嗎?你現在過得好不要得意,過得不好也不要傷心,現在已經不在了,因為念念都無常生滅,現在也不能成立。你過去的恩怨或豐功偉業盡是無常,你不要把它放在心裡。你的夢想、理想或幻想,無論未來會不會實現,它也抵不過無常。你應該活在現前的這一念,好好把握當下及現前的這一念,即擁有正念,這樣你就有機會開悟,你就懂得何為知足常樂。但很少人會把握現前這一念,很多佛弟子還未往生,腦袋卻是擺在往生極樂世界。你說:「我比較有志氣,我擺在開悟。」你現前臉色很難看,你怎麼能開悟呢?
生命只在呼吸之間。你時刻都在呼吸,但你有好好珍惜你的呼吸嗎?你感恩過空氣嗎?你現在能感覺到的就是呼吸,這世間最真實的是當你靜下來感覺到一呼一吸的那一剎那。誠然,真實亦只是權巧方便之說而已,而是你要現前感受到它。你若終於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了,但那只是一個目標,並不代表你已經到達了。你的目標是要自由自在,要解脫,但你卻認為自己是凡夫,業障深重,所以想透過修行,看修到往生有沒有機會,但你並沒有把握,而且你修得很辛苦。你其實當下就可以知足常樂,當你徹底放下的那一剎那,你的目標馬上就達到了,那就是頓悟。
聞後思維:你是否常常離開自心去求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