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日, 11 十月 2020 22:48

暢談六祖壇經(251)因缘不同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六道眾生,「色類自有道,」皆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據Discover頻道的節目報導,在酷熱的岩漿或寒冷的南北極,還有其它生物生存,真的很奇妙。菩薩應以何身、度何物,就示現那一道的眾生來度他們,也符合他們的道。學佛主要談人道,要以人本主義為主。你不要顛倒錯亂,度鬼不度人,度畜生不度人。比如,你甘願為魚放生,都不放你家那幾隻魚,尤其是你這隻魚,你要為自己放生。不是叫你不要給魚放生,而是你不要顛倒,你要知道以何為主。你對六道的眾生都當慈悲,但你要知道現前的本位是什麼。就像你在學校教書,隔壁在種田,你書都不教,一直研究種田,那你應該當農夫。

  以人道來講,大家士農工商。你不要講:「你看王永慶這麼有錢,他還是有煩惱。賺那麼多錢有什麼用?」你沒有資格說他,因為你不如他,你這麼講不是修行人。你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人,但他們有成就、貢獻,在現象界比你做的事更多。學佛,對世間之事談論、分析得很清楚,懂其因緣條件、形成及變化,才符合緣起法。同理,能專心修行,我就教專心修行的方式,若做不到,則教無法專心修行的方式。單身的,教單身的方式;剛結婚,不能教單身的方法,不能讓原本和氣融融的家解散。喜歡吃牛排的,教吃牛排學佛法;吃素的,教吃素修行。這就是佛法的智慧、慈悲和圓滿。

  我從不刻意鼓勵你們吃素或出家,因為你們因素、條件、背景、因緣不同,此即「色類各有道」。難道不符合某些條件就不能修行嗎?非也。比如,你主觀地認為可以賣菜的人學佛,但叫賣豬肉的學佛好像就不行。其實,這兩種行業都做生意,況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任何行業都可能被度。我未出家時有一個從事特殊行業的學生,但是我很欣賞她,因為第一天來上《易經》課,她就跟我坦言她的背景,問我是否願意收她為學生。我說:「只要沒有殺人放火就好,你好好地學吧!」結果她跟我學了七八年,而且很認真。那是她的因緣,但她願意學,就跟別人不太一樣了,而且她又認真學了這麼多年。我們不針對她的行業來談,但有一天她說不定會大徹大悟。就像《愣嚴經》的真實故事,阿難有一天去托缽,被從事特殊行業的摩登伽女迷惑。世尊派文殊菩薩去救阿難,也把摩登伽女帶到佛前。佛為他們二人開示,結果摩登伽女先開悟了,而非阿難。

  你不要有門戶之見。各人的宗教信仰都平等,不要認為誰度誰,「實無眾生可度」。話雖如此,你還是要做,你真心幫助、關心別人即可,結果如何都沒有你的事,度人沒有業績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別人因緣條件跟你不一樣,所以才有這樣的作為。你不要氣惱、輕視、排斥他,而當體諒、悲憫他。比如,你不要對白道的人畢恭畢敬,卻對黑道的人指指點點。你要跟這兩種人都能夠閒話家常。他們過去的因緣已定。而現在的因緣,你的行為及談吐都可能影響到他。你若會與人交談,就有可能改變他的人生,所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般人談話都沒有主題,不是談不出所以然,就是一直想教訓別人,故沒有人想聽。還有,人們內心渴望你談一些有意義的話,就像口渴的人想喝山泉水,你卻拿墨汁或調味的飲料給他,他越喝越口渴。

  我們不要彼此有障礙。家庭中夫妻對教育子女、對處理事情的看法,甚至任何地方都可能不一樣。懂得彼此尊重才能相安無事。你若講話很有道理,任何人都會聽你講,這樣,你會有很高的成就,不管是開會、協商、談判、溝通,還是度人說法皆如此。

 

聞後思維:你與別人談話時,有想著如何讓別人受益嗎?

閱讀 548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