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依照「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來修行。煩惱、痛苦、孤獨、恐懼、憤怒、嫉妒……這一切你不喜歡的都是念頭。同理,一切你喜歡的亦是念頭。人只要活著就有念頭,你從今開始不要害怕念頭,這樣念頭就無法干擾你。否則,它會一直咄咄逼人,逼到你起煩躁,那是你的心在逼你。是別人誤會你,還是睡不著覺比較痛苦呢?是欠人家錢,還是睡不著覺痛苦呢?我的意思是,你睡不著就睡不著。但是,睡不著覺,你的心卻一直在折磨你。如果連睡不著覺你都很痛苦,比這個更大的事情,你就更痛不欲生。人生比睡不著覺痛苦的事太多了,難怪你的命那麼不好。當然,無聊比較痛苦,還是睡不著覺?寂寞比較痛苦,還是睡不著覺?無聊和寂寞不一樣。寂寞並沒有發生什麼事情,並不一定是很痛苦的事情,只是見仁見智,但你也可以覺得很苦,認為你這一輩子都很寂寞。總而言之,你的念頭一直在折磨你。
你要會出世間法,就是要有能力去除你的煩惱。慧可請教達磨祖師時說:「弟子心不安,請祖師安我的心。」你也當如此去找尋答案。你的念頭如影隨形、幾乎二十四小時逼迫你,甚至連睡覺時都不饒你,所以你總睡不安穩,惡夢連連。有人勸你以一句阿彌陀佛來消除你的胡思亂想或掛礙煩惱,但這種方式並非時時有用及適用。你之所以要用一句佛號讓念頭乖乖聽你的話,是因為你害怕念頭,你不喜歡心煩、焦躁或心很亂的感覺……你一直很不喜歡你的內在,所以要藉助修行的方法來對治你的內在。
你怕你的煩惱,因為縱使你不理它,它仍然會理你。不是你跟它跑,就是它在後面追你。很多人未學佛前沒那麼敏感,不修反而沒事,修下去卻感覺到片刻不得安寧。其實,是你察覺的能力越來越強,所以感覺到煩惱很多。六祖曰:「內心若起正見,煩惱塵勞皆不能染,即是見性。」當覺性一生起,透過正見,你要知道這些煩惱如江河上的流水、天上的白雲,它念念不停留,它不是常住的,而是無常的,它不是真實的,而是虛妄的,你應作如是的觀察。
《金剛經》的道理很深,但它最後總結修行的一句話並不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即生滅,即「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如夢幻泡影」即三法印中的諸法無我;「如露亦如電」即三法印的諸行無常;「應作如是觀」,你便能契入無生法忍,即涅槃寂靜了。你只要覺照念頭即可,不用跟它拉來拉去或用方法把它套住。你若有正見,明白它是虛妄的,你又何必害怕它呢?禪宗有言道:「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佛」和「魔」皆是諸法無我,就如同你內心善和惡的一體兩面。「不思善不思惡」即不執著善與惡。但你的心總是跑來跑去,永遠都是這兩種狀態,如一個拋物線,上下起伏震盪。無論是上面那一點、下面那一點還是海平面那條線,皆是海水。不是刻意要把上面那一點往下拉,或把下面那一點往上提,明白了就好了。這就是正念。
誠然,每個人因緣條件不同,所以對正念的解讀就不一樣。以禪的角度,正念即《壇經》中所講的無念。但以凈土宗的解釋,正念即「一句阿彌陀佛」,即念念阿彌陀佛、念念覺悟,佛即是覺。法無定法,你要知道你講的是什麼程度、針對什麼人講,你才能把它講得很標準。
聞後思維:你能接受你的念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