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13 十月 2020 15:56

暢談六祖壇經(256)降伏其心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八正道之正精進及正念

  正精進很重要,因為精進應該是全部性的精進,八正道的其它七個,每一個都當精進,故曰「勤修戒定慧。」「勤修」即精進。一般人看到別人每天做三個小時早課和三個小時晚課,而自己才做一個小時,就讚歎別人比自己精進,這樣的形容詞是不恰當的。早晚課或打坐等做得久與否,經典閱讀之多寡,都不能衡量一個人是否精進。修行之目的是要讓你真的受益,你用功時間雖然多了,並不代表你的煩惱更少了。真正的精進是看你是否已經止惡行善。當你惡減少甚至惡不起,當你善未起讓它起,已起讓它增長,那就是精進。否則那叫盲修瞎練,叫自我欺騙,叫加工,你只是加工區的女工。真正改變自己才謂之精進。

  真正進入修行有兩個重點:一者為正念,一者為正定。正念和正見是有關係的。正見是一個整體的思想,就像我們所講的根本的價值核心;正念即是如何去展現及應用。比如,你們成立一個慈善團體,宗旨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這就像我們的正見。但是如果作為志工,你們在幫助別人之前總在講是非,那你們怎麼會有正念呢?你當看到你的起心動念。你的正見如果是要邁向解脫之道,但你的起心動念都是貪戀世間的名利權勢,那就證明你沒有正念。

  八正道最難懂的就是正念,而非正語、正業和正命。念頭就是我們所講的心,我們常常被自己的心打敗。我們的心像一頭野牛,它會去踩人家的田地或撞翻別人的籬笆。牛到處糟蹋別人的田地,就像你的念頭一天到晚傷害別人。當然,牛也會糟蹋自己的良田,如同你也一天到晚在傷害自己。你要好好地牧這頭野牛,把它叫回自己的田地上。你當時時刻刻把你的心拉回來,應常常反觀自己的心。

  禪宗常講頓悟,但後來的禪師因觀眾生的根器頓悟不了,即將頓悟演變成漸修。宋代的普明禪師將次第畫成十個,稱為十牛圖,表現整個修行的過程:首先,你要照顧好這頭牛,將之趕回來好好調伏。你趕它回來時,要用繩子綁它,但這頭牛是西班牙鬥牛,繩子綁不住,斷掉了。接著,你要用鋼索綁它,但是那頭牛會掙扎以致於受傷。這就是你的內心在抗衡,太強制壓抑自己,從而導致出狀況。《瑜珈師地論》中談到,我們的意根不能受損,否則我們就會瘋掉。你沒有能力卻強迫自己去做,你不懂硬要把它想懂,或是你心的力量在抗衡,你硬要把它壓抑住,以上這幾種都是極其危險的行為。你這樣修行,有可能會導致精神錯亂。你們要好好看自己,不能太強迫自己,如果看到身邊的人這樣修,還是要勸他一下。修行就如同綁牛,既要綁它,又不能傷害它。它個性難以調伏,你如何讓它調伏下來,這講的就是內心世界。

  禪師以一頭牛來形容他的內心世界,他描述一個牧童在牧那頭牛,牧童就是他的觀照,那頭牛就是他的妄心:以智慧來觀照妄心。修到有一天,那頭牛不用再綁了,它乖乖地停留在那裡。等到有一天,牧童也不需要加鞭子了。到有一天,那頭牛在那裡,牧童可以趴著睡覺。到有一天,牛不見了。再到有一天,牧童也不見了,那就大徹大悟了。這樣的修行很累,因為牧童要照顧那頭牛是很累的。

 

聞後思維:你是否能經常反觀自己的內心

閱讀 520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