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29 十月 2020 23:14

暢談六祖壇經(290)以法為身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韋刺史等「弟子未」了「達」梁武帝毫無功德「此」事之「理,」故祈「願和尚」為他們解「說。」

  何謂功德?功德指的是體,「功」偏向體,「德」偏向用;「功」偏向內,「德」偏向外;「功」偏向理,「德」偏向事;「功」偏向性,「德」偏向相。《金剛經》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即離一切相,這是慧;「修一切善」,這叫福,此二句就叫福慧雙修,「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福即「行一切善」,你要修慧,則須「離一切相」。梁武帝修一切善,但沒有離一切相,否則他不會問達磨祖師他是否有功德。他的潛意識,是希望達磨祖師表揚和肯定他,這便是他內在的障礙。

  你的心常常是如此,你做得很好,便希望別人肯定你。你總是需要別人關愛、肯定和尊重。修行不是對待的,但凡夫卻是對待的。你內在突破不了這個概念,你永遠都有障礙。比如,要讓一個人成功很困難,要讓他墮落很簡單。同樣的,我要讓你笑很困難,但我要讓你氣很簡單,我罵你幾句,你就氣死了。要讓一個人冷靜很困難,要讓一個人發狂很簡單,要擊垮一個人真是易如反掌。再來,人性不可以考驗,不要考驗你身邊的人,你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睜一隻眼是智慧,閉一隻眼是慈悲。未開悟見性的人都有問題,我們永遠要給別人機會。

  六祖大「師」答「曰:」梁武帝「實無功德,」你們「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中有「邪」見「,」你以為你有正見,因為你知道,只是做不到。你的知道不是正見,而是邪見,所以你才做不到。有正見必然正行,有正行必然正覺,有正覺必然正度,這四個步驟,是我們學苑的宗旨。學佛要從正見學起,不要急於修行。但我不是叫你不要做好人。沒有正見,你會是個好人、快樂的人嗎?有正見,你就不會偏差。

  武帝「不知正法。」你當問問自己是否知道正法。我昨天晚上去素食店用餐,無意翻到一本書,它寫的是開悟後如何修行,我看了嚇一跳。開悟後還需要他教你修行嗎?此書的作者開悟了嗎?為什麼書名這麼寫?以此為例,是要你老實面對自己,不要講超過你程度的話,不要為了吸引別人而誇大。如果你有正知正見,你是什麼程度,就講適合你程度的話。超過了就是大妄語,會犯大戒,果報很嚴重,是要打入無間地獄的。

  開悟的人講話都很直接,毫無保留。當有人問你修行多久,你不要客氣地說你只修了幾年,你應該說你還不懂修行。未開悟時不能叫修行,而應該叫苦修,「苦」不是指每天吃草根,穿得破破爛爛,而是自己在摸索,一直尋找如何悟道,找得很苦。開悟後才叫實修,我們並沒有修。我們內心充滿了矛盾,潛意識想修行,但習氣讓我們偷懶,讓我們覺得僥倖,讓我們拖拖拉拉。我們每個人都是賊。最大的小偷是時間,偷走了歲月,偷走了你生命的一切,你卻放任它一天過一天。

  「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法身即自性,功德從自性下手,「不在修福。」不在外面的事相,不在心外求法。我們的身體為色身,或稱五蘊身、業報身,它是會生滅無常、生老病死的。無論你如何愛護、照顧、保養,它還是會折磨你,還是會損壞。你要皈依法身,法身是你的依靠,而非色身。法身即是以真理、佛法為身,將佛法當成你的身,當成你生命的全部。

 

聞後思維:你有將真理當成你生命的全部嗎?

閱讀 612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