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29 十月 2020 23:28

暢談六祖壇經(291)無漏之因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帝曰:何以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我們來看梁武帝和達摩祖師整段的公案。達摩祖師跟梁武帝說:「你做這些事情沒有功德。」梁武「帝」不服氣,「曰:何以無功德?」這個公案你應該看過,但你了解多少呢?你過去了解的跟今天了解的也不一定一樣,因為無常。全部了解,你必然開悟,否則就代表你不了解。不要輕易講了解,很多東西是要驗證的,驗證在你的心,看你的心是否豁然開朗、心開悟解,是否毫無執著、了無牽掛。要真懂,你當把握住當下。

  達磨祖「師曰:此但人天小果,」證果要證悟大果,即無為法,它不生不滅,是究竟,故曰「大」。小天小果講的是有為法,即有生有滅,不是究竟,故曰「小」。山要看大山,海要看大海。你的方向、所走的路,要清清楚楚。種小因,就得小果,種大因,則得大果,種有漏的種子得有漏的果。很多老和尚慈悲,要別人精進念佛時說:「念小聲見小佛,念大聲見大佛,不出聲就不見佛。」這是一種鼓勵,並不一定是如此,最主要是看自己心地上的功夫。你做一件事,要看因緣,如是因則如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你要看清楚你在做什麼。第一,要知道你是做惡還是行善;第二,縱使你是行善,你也要看你行的是什麼善。有人常說:「做人好就好,不一定要學佛。」這句話你不能說它錯,但你應該鼓勵他更上一層樓。做人好,還可以做得更好。幫助一個人,還能幫助所有的人。你自己成就,也幫助身邊的人一起成就。這叫起心動念,什麼念,就會造成什麼樣的果報。

  人天小果是「有漏之因,」是有為。如果你有修行,難得有一點存糧和累積,一旦遇到境界,就有可能將你修的福田一下子花光。農夫收割完稻田,把稻草堆成一堆一堆,整個過程很辛苦,大概需要好幾個小時。你用一輩子,連續努力,辛辛苦苦堆四十萬個稻草。只要有一天,你不小心丟一把火,四十萬個稻草就如火燒連環船,一把火就將你積累的一切全部花光。這樣劃不來,但是你都是這麼做。所謂「一把無明火,火燒功德林。」我們辛辛苦苦多多少少做一點好事、修一點行,但當我們起心動念,或遇到境界,或貪嗔癡起之時,一把火就把它燒光了,你還妄想你能去哪裡?用這個數學公式就好,你回去打打算盤,正跟負是等於正嗎?「佛門以無事最好,以無事最為興盛。」事情要做,但你要有定力,否則事情就會做壞。勸人家的話要講,你應該為人說法,但言多必失,講錯一句話,結果不堪設想。

  你拿一個水桶,卻故意把它打一個洞,每天辛辛苦苦到溪邊擔水,怎麼提,這一桶水就是不滿,有漏之因。不要急著做好事或修功德,你先把水桶的洞補起來。表面上你是一個好人,你幫助很多人,但並不代表你真的是好人或有好的結果。你要看看自己的心地到底有沒有破一個洞。如果行善很重要,你當先止惡。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能止惡,就是世界大同了。這樣,你的行善是多餘的。很多信徒以為他做什麼有多少福德或功德,他只看到善的一面,這樣不是不好,只是他睜眼說瞎話,沒有看到他惡的一面。還有一種更糟糕,他先行善後造惡,或先造惡,再以行善來補償。這就是人類的心態。

 

聞後思維:你能為自己種無漏之因嗎?

 

閱讀 895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