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29 十月 2020 23:42

暢談六祖壇經(292)如影隨形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人天之福報「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有一個禪師到處參訪卻不能開悟,直到有一天,他走過一條小溪,在溪水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就開悟了。我當初看這個公案看不懂。但有一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就感觸良多。你能體會到你現在所看到的都是影子嗎?《金剛經》曰:「如夢幻泡影」。無論是這個世界,還是你的人生、生活,或是你身邊的一切,包括你自己,都是影子。接著,你再好好體會:你的情緒是真的還是假的?它也是影子。這一切雖有非實,但你卻被它騙得團團轉,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我以一個實例來談這個問題。前一陣子,我的學生有一個朋友得了憂鬱症。憂鬱症的症狀就是他很討厭他的情緒。也就是說,他克服情緒的能力很弱,他起情緒時覺得很痛苦,想盡辦法要把情緒甩掉。當這種情緒加強時,他就一直想自殺。所以,那位學生的朋友半年來一天到晚只思維一個問題:「我如何自殺?」他等一下去買繩子,等一下爬到樓頂,等一下去買瓦斯。我那一天正式跟他面對面談這個問題。我問:「你是不是很討厭你的情緒?」他說:「是。」

  你如果討厭你的情緒,你就會很慘。先不講沒有煩惱,請你學習不害怕煩惱。誰沒有情緒?每個人都有情緒,不管你現在的情緒是什麼,請你不要害怕它。這是一個真理:我們每個人走到哪裡,只要是有陽光,你都有倒影。那個倒影跟你的情緒很像,你走到哪裡,它都跟著你。你不應該討厭你的影子,不要時時想把它趕走,或跑給它追。你跑到天涯海角,那個影子就追你到天涯海角。天底下哪有人這麼笨的?第一,他很討厭他的影子,想辦法把他討厭的東西趕走。第二,天底哪有人很喜歡他的影子,沒有它就會死,那不是笑死人?你對影子產生排斥或貪愛都不對,因為它「雖有非實」。六祖講「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就是明白此理,沒什麼好取好捨的,所以對任何境界既不起貪愛也不起嗔恨,既不求也不排斥,因為那是一個影子。你現在身邊所發生的一切,你所處的人生狀態,你何時不是這種狀態呢?無論你怎麼做都是影子,你幹嗎要斷它呢?說斷煩惱都是權巧之說,其實本來就沒有煩惱,本來亦沒有菩提。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說:「你未曾迷,何須悟?」另一個人讀了《法華經》,也去請教禪師:「禪師,什麼是佛知見?」禪師回答說:「佛沒有知見。」《法華經》明明講開佛知見,禪師卻如此回答。你的意見就是太多了,所以苦不堪言。佛沒有知見不就清凈了嗎?我跟學生的朋友講:「你一直想盡辦法,無論吃藥也好,無論尋求其它西方的心理治療或宗教的寄託信仰,都解決不了你的問題。我只告訴你一個真正的答案:你再怎麼趕你的影子,你的影子都不會走。」他問我:「師父,那怎麼辦?」我說:「只要接受影子就好。」情緒起來,知道自己起情緒。開悟的人也是人,是人就會有念頭。情緒是複雜的念頭。開悟的人,父母親往生也會掉眼淚,這也是情緒。但是,他不會因此而失控。不影響你,情緒就無須斷。開悟之人不是只有白天沒有黑夜,而是晝和夜他的心都如一。他有起心動念,如六祖所講的「對境心術起」,但情緒已經不再干擾他。菩薩有煩惱,煩惱眾生,但這個煩惱已經不再干擾他了,就變成他的願力,因為他時時刻刻心中有眾生。

 

聞後思維:你有去觀察一切如幻影嗎?

 

 

閱讀 55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四, 29 十月 2020 23:57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