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09 十一月 2020 11:10

暢談六祖壇經(319)量力而為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你不是聖人,你也不是壞人。你要先按照你的能力,去做你有把握的事。比如,如果你幫助別人最快樂,但是你沒有辦法一個禮拜一百六十八個小時當志工,那你起碼要先撥出兩個小時來做。你沒有辦法早課、晚課都做,那你就先做做早課。先把自己有辦法的那個部分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你就一定會往上而不會往下。

  你不是壞人,但是你也不要做懶惰的人,這樣你就開始在前進了。但你不要以為你這樣做或那樣做是沒有用的,否則,你做著做著就不會想做。你應該老實面對你自己,問自己可以做什麼,再看看自己有沒有去做。譬如,你如果想從金錢上幫助別人,那你可以每個月固定捐出一百塊。這樣的事,幾乎每個人都做得到,但很多人卻不願意這樣做。修行亦是如此,如果大慈大悲就是等於願意把所有的財產捐出來,你暫時做不到,你可以先做你以前不肯做的那個部分,就是願意每個月捐一百塊,這也算是一種自我改變。

  從事項上來講,最老實的修行,最不會讓你打擊信心的修行,就是做很多你做得到的事情。但你千萬不要勉強自己,你最好做你輕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你願意每天早上起來,為你的小區打掃一下​​衛生。這不是什麼豐功偉業,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當然,你也可以朝你的內在來用功,比如,每天撥二十分鐘或半個小時來自我了解。這樣的好處在於,你不需要出什麼力,也不需要跟你的內在產生抵觸。我並不期待你馬上就能夠改毛病、去脾氣,馬上就能變成一個人。你先把這些概念擺一邊,當有一天,你自我了解越深,有一些東西你自然就能消融放下了。這不用出力,也沒有像你想像的這麼難。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為《自私有什麼好處?》對一般人來講,這個題目很奇怪,因為他覺得人們之所以會自私,就是他認為自己可以得到好處,怎麼會說自私沒有好處呢?但是你真正了解你自己之後,就會發覺自私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你一點都不快樂,而且你還會越來越瞧不起你自己。

  「所以佛」於《維摩詰經》中有「言」曰「:隨其心淨,即佛土淨。」這就是自心淨土。如果你已經達到自心淨土了,你就自己決定要不要往生西方。如果你有本事,你也可以繼續留在此方世界。但是你覺得你在這裡已經生活了這麼久,你還是想出國留學,那也可以。你想去,阿彌陀佛不勉強。問題就是這兩個當中,你要選一個,要麼你就達到自心淨土,要麼你就真的能夠到西方淨土。當然,達到自心淨土的人,要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六祖往生時並沒有跟弟子交待他要去哪裡,就代表十方法界任他遨遊。

 

聞後思維:你肯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嗎?

 

閱讀 53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26 六月 2021 15:07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