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02 十二月 2020 16:03

暢談六祖壇經(379)從心門入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定慧一體第三

  「定慧一體第三」品談如何修行。佛法談修行,最簡單的就只有「戒定慧」三個字。古大德曰:「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凡事皆有根據,六祖雖不識字,也沒有讀多少佛經,但他所言皆不離佛所講的法。你自己怎麼修都沒有關係,但你不要隨便亂發明,或用個人的知見,否則你就太狂妄了。以《法華經》一段經文來講:「佛自住大乘。」你們每個人修行都不太一樣,聽起來好像是八萬四千法門,但它總歸一個門,即心門。就像你到一個湖中去提水煮開水,另一個人去那裡提水煮綠豆湯,第三個人去那裡提水煮酸辣湯。你們煮的東西雖然不同,但水還是水。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你學哪一個宗派,是禪宗、凈土宗、顯教、密教,甚至非佛教,而是諸子百家或西方的靈修,只要是探討真理,就要探討你的心。

  問題在於,心太難了解了。心不但代表你,也代表這個世界。連你發現的一切事物,都離不開你這顆心。但你若沒有證悟,你就不能明白這種理論。比如,你夢中可以看到自己及家人,也可以看到你住的環境及山河大地;你夢中看到你在做事情,也看到你結婚生子;你夢中看到你跟別人吵架,還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事情……你的夢就是你的人生、生命、生活,你夢中在生活,醒來也在生活。你夢中看到家人,醒來也看到家人;你夢中看到自己,醒來也看到自己;你夢中看到這個世界,醒來也看到這個世界。二者完全一模一樣。這就是你的心呈現的。

  一切皆是心門。所以,你要修行,簡單講,即你如何改變自己,深入講,即你怎麼了解自己。改變自己和了解自己略為不同。改變自己是漸修,了解自己為頓悟,因為根本沒有什麼好修的。「師父,我如何去除煩惱?」你根本沒有煩惱。「師父,我很苦,怎麼離苦得樂?」你根本就不苦不樂,你不知道,因為你沒有悟,你創造很多問題、困難、障礙、挫折,覺得人生很無奈,所以你使不上力。你若能頓悟,則沒什麼好變的,因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菩提自性,本來清凈」,「即心即佛」。你本來就是佛,只是你是困佛,你自己不知道。

  我講來講去都只是講「心」,縱使再講一萬年甚至生生世世亦是如此。一切法即是心,你能感覺到自己的心,但卻把外面當成境界,這就是錯的。你把自己跟外面的境界分開,以為境不是心,這樣你不能開悟。如果你能領受,一切都是你的心,你還有什麼好想的?還有什麼好計較、抱怨的?

  你若悟不到一切即心,你讀任何書都解決不了你的問題,因為你的煩惱如恒河沙,你從現在開始寫你的煩惱,寫到你往生,還是寫不完。你有多少煩惱,你講不出所以然。你說:「師父,我只是煩惱欠錢而已。」你哪止一個煩惱?你真是太粗糙了!你隨時都會起煩惱。比如,就連穿得好不好看,你也會起煩惱,你就是這麼無聊,所以有言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也不知道你起什麼煩惱,反正你就是出世來煩惱的。知道自己怎麼煩惱的就是始覺,故四聖諦中有苦集滅道,你要先知道你的問題所在,否則你就無法解決它。你聽完法義,能自己靜靜思維、觀照、反省,你就會進步最快,智慧最容易開。你不要聽過就算,你要自己找方法。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此心即心門,但不要連門都找不到。

 

聞後思惟:你能看到一切都是你的心所創造的嗎?

 

閱讀 58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 02 七月 2021 21:28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