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叫你不要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聽起來很困難。從因緣的角度,你去觀察,事實上你真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們都執著「我」,我們先講別人:你是不是無常?他是不是無常?我是不是無常?你、我、他都是無常,合起來,我們都是無常。接著,我們以無常追求無常。你在幹嗎?你在想什麼?就像我曾經講過:「生命當中到底有哪一件事情是值得你投資的?」
我現在已經繞回來了。你自己打坐的時候要靜靜地觀照,從近至遠,由遠至近,從自己到大眾,從大眾到自己,從以前到未來,從上到下,從內到外,觀到最後,你會忽然之間打開。越有修行的人,身體越覺得輕,越沒有修行的人,身體越覺得沉重。你的身體為什麼會越來越沉重?並非因為體重比較重,差別是在於你對你身體的執著。你對你的身體越不執著,你的身體越輕,你直接去試驗你就會知道,就可以看得到。身體會忽然變輕,我們稱之為輕安,因為你看到你的身體其實是生滅無常的現象。就像外面那一陣風在吹,它輕飄飄地,一直吹一直吹,就像你的身心不斷在活動一般。如果你已經看到無常了,而不是只有知識性,那就不太一樣。一般人看到身體的無常現象,除了呼吸、眼睛眨眼和心念不要談,其實男眾最容易看到的是鬍子,只要一天沒刮鬍子,就感覺得出來。
我問你,你答不出來,就代表你沒有觀察。修行不是知識,你停留在知識就沒有意義。你不要說:「這一招沒有用。」你沒有去做當然沒有用。假如你可以看到你的身體這種生滅無常的現象,那就恭喜你,你就漸漸不執著你的身體了。這有什麼好處?你漸漸不會被你的身體所折磨。一個再有錢的人,都沒有辦法出個價叫別人替他生病。尤其我們修行的人,有時候本來很有功夫,只要一生病,功夫就沒有了。你現在承受得了,要趕緊修,不要等到你的身體病痛沒有辦法修,讓你生不如死。你要明白其中的理論和方法,這不是要不要修的問題,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且你早晚都要面臨的。
同理,當你身體還好好的,或是沒有什麼病痛,你會覺得你的心很煩,覺得情緒很痛苦,覺得活得很辛苦,那就是心。你執著你的心,以及心的各種感覺、感受、感觸、概念、想法、經驗法則、主觀、意識形態、偏見,你的心很煩。你問:「師父,如何不執著我的心?」你講錯了,我說你執著你的心,其實是你執著你的念頭。你錯把你的念頭當成你的心,套一句佛法的術語:「你把妄心當真心,你真妄分不清。」且不談真和妄是不二,先分開談,等到有一天,你才知道不二。否則,境界講那麼高,你根本不用修。
「師父,怎麼修?」你要修什麼?「師父,要怎麼悟?」本來就沒有迷,何來的悟?「師父,怎麼成佛祖?」你本來就是佛祖。那你要怎麼修?
聞後思惟:你願意去觀察你身心的無常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