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24 十二月 2020 17:18

暢談六祖壇經(418) 體本同一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

  《壇經》有兩個版本,一為曹溪原版,即我們採用的版本;另外一個版本為流通版,它在原版的基礎上稍作調整,亦有其好處。有一段文字,原版編在後面,流通版則在前面,我們要先講那一段。

  「善知識!」之前講定慧之理,現在以譬喻來講,「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一般人會談道理或講故事、新聞,卻不會以日常生活的方式來譬喻。道理用譬喻很容易讓人懂,你當常用譬喻。燈看起來如如不動,故譬喻「定」,而「光」則喻慧。燈若沒有光就沒有意義,就好比你家裝的電燈若不會亮,則毫無意義。裝電燈的目的就是要發亮,故光為用,用即是智慧。觀世音菩薩相後面有圓光,即表智慧之意,故佛光普照就是開啟你的智慧。你晚上回家,不打開電燈,一片漆黑,你根本看不清楚。就像你愚癡,什麼真相都看不懂,什麼是正確也不知道,因為你沒有開燈,沒有智慧,所以人生這條路走起來很坎坷、很辛苦。你要看清楚就要開燈,你人生要順利就要有智慧。

  定慧就像燈光,是一體的,是不可分割的。「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不離光,光不離燈。「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定是體,慧是用。若沒有「體」,就不會產生作用。「名」相「雖」然「有二,」一者叫燈,一者叫光,但其「體本同一。」它們不可分離,缺一不可,要保持平衡,故稱定慧等持。

  很多的名詞不一樣,其實意思一樣。一般人看到名詞不一樣時,腦袋認知的概念就完全不同。比如,《聖經》中,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而學佛的則是佛的兒子,即佛子,這是一樣的。我們是佛子,看到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就說人家是外道。上帝即佛法所講的佛,耶穌說自己是上帝的兒子沒有錯,名詞不一樣,你卻產生強大的排斥。你接著會問:「那上帝是誰的兒子?」那我問你:「釋迦牟尼佛是誰的兒子?」你為什麼答不出這個問題?因為你不明白什麼叫上帝。上帝就是你,你就是上帝。這不狂妄。誰是佛?你就是佛,所以你就是上帝,意思是一樣的。「師父,不對,怎麼我生我?」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以耶穌的角度,上帝就是耶穌;以我的角度,我就是佛。自己生自己有問題嗎?你不是一天到晚在自己生自己嗎?「我一天到晚在自己生自己的氣。」「我一天到晚生起無數的煩惱。」你哪一天沒有生自己?解釋得更清楚一點,「我」就是心,萬法唯心所造。

  這叫名相,換個不一樣的,你就完全亂了,大家就互相排斥、互相攻擊,各說一套理論。「師父,你這麼說,你怎麼不去看《聖經》?」這叫因緣。如果看《聖經》能開悟,你當然應該去看《聖經》。「師父,你看《聖經》怎麼不開悟?」我就是不太愛看。《聖經》、《道德經》和《金剛經》都一樣,你得看得懂。何謂看懂?見性就叫看懂。不見性,把三藏十二部經典看完,你也是門外漢,也是外行。

  文字很簡單,但在現實人生叫你應用,你卻亂用。台灣有很多高速公路,雖然路標寫得很清楚,但你還是會開錯。這條路跟另一條路好像不一樣,但到最後都能到達目的地。你的腦袋只記得一條路怎麼走,其它的路都不會走,這代表你的潛意識執著,認為怎麼樣,就抓著不放,跟自己認知不一樣的就產生排斥,所以你學不來。你不喜歡英文,你英文就永遠學不來。同理,你只喜歡佛教,討厭佛教之外的宗教,你就會排斥其它宗教。

 

聞後思惟:一切法皆是佛法,你會用了嗎?

 

閱讀 51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 02 七月 2021 21:41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