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為你想得不深、不廣、不遠。你不了解世間法跟佛法本來是沒有衝突的。你去學世間法,它不但可以滿足你的慾望,而且也不用改變你的習氣、毛病、脾氣。比如,去學計算機,你不需要改脾氣、去毛病;你去學跳舞、插花、氣功都能滿足你自己學習的慾望,而且不用改變自己所有的內在,世間法都是這種狀態。佛法剛好跟你的內在是衝突的,跟你的慾望是抵觸的,跟你的脾氣毛病是相抗衡、違反的。所以,很多人知道佛法很好,有很高深的智慧,但問題他就是做不到,他修行不得力,因為這跟他的內在完全是衝突的。所以,很多人學世間法很有成就感,學佛法則很是挫敗。其實,成就感還不是你創造的陷阱?
學佛法之前,你首先要看到你的慾望和習氣。事實上,在你的潛意識中,你認為它是好的、快樂的,你認為它能滿足你。如果你的潛意識停留在這種狀態,你學佛法是很難的。學佛法不是叫你沒有慾望,這樣你的內在會馬上反彈,馬上感覺被壓抑。慾望尤如流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要善用你的慾望,而不是被慾望駕馭。你要認清自己的習氣、個性、特質,剛開始不要苛責它,你認識它之後,再慢慢地突破、提升,這樣你學佛才會得力。你剛聽佛法的道理會很快樂,經過一段時間你會很苦,因為你內在都是衝突的。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階段退道,被涮下來,他不懂得如何去應用、轉化。你要清楚自己的狀況,更要清楚自己的瓶頸。
我會建議各位,想創業的去創業;想一輩子當快樂上班族的,就好好當上班族;想要退休的,就勇敢退休;想要結婚的,有適合的對像你就去結婚;想要出家的,你就去出家。這沒有對錯,若是有對錯,想不清楚就是你的錯。在上班的,到底在想什麼?已經退休的,到底在想什麼?還沒有結婚的,到底在想什麼?已經結婚了的,到底在想什麼?還沒有生的,到底在想什麼?已經生了一大堆的,到底在想什麼?沒有錢的在想什麼?有錢的在想什麼?身體有病痛的人在想什麼?身體很健康的人在想什麼?你到底在想什麼,你真的講不出所以然。如果你很清楚講出所以然,看你這個人就知道了,你很穩定、很清楚,不管這個世界怎麼樣,不管經濟狀態怎麼樣,不管別人對你怎麼樣,不管你的身體有沒有突發疾病,是否遇到意外傷害,你的人生已經確定好。你若如此,心就容易定,想要悟道,一有因緣就會悟道了。
我講完這一段話,你回去思維一下,你若認為很有道理,你也可以跟你家人講。你的家人都是你的寶,你希望他們的人生過得怎麼樣。他們的人生都充滿了徘徊,他們有很多憧憬、疑惑、不足和不滿,但他們的內在既傲慢又自卑,既恐懼又不安。對自己清楚的人是一個覺悟很高的人。如果他們對自己不清楚,不知道是誰在過人生,他們最起碼要對自己的人生清楚,知道人生怎麼過,才能安安穩穩地走完他的一生。
聞後思惟:你清楚自己的現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