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25 一月 2021 19:49

暢談六祖壇經(479)提起正念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你達不到「無念」,你有善念、惡念、雜念、妄念。無念即沒有雜念、邪念,等於正念。六祖叫你無念,就是要你時時刻刻照顧好自己的念頭,提起正念,即「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護囑諸菩薩。」一般人只會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卻不懂照顧好自己的心。你要學習同時照顧你的身體和心靈。

  只有見性之人才能時時提起正念。我們要先談因,不要談果。果地上的人可以二六時中,時時刻刻念念清凈。但你是因地上的人,你沒有能力,就要找尋方法,即修行的法門。比如,念佛你可以二十四小時,讀經你不可以,但你可以背起來。我們有一個同學已經把《妙法蓮華經》背起來了,這很值得讚歎。大家誦《法華經》時,她都不用看,我講三年的課,她都整理成文字稿了。

  所謂提起正念,就是你要把你的念頭擺在哪裡,佛教稱之為所緣,即你所緣的對像是什麼,你要有一個所緣的境。這是有方法的,你要從「有」開始。你還不能時時刻刻把你的念頭擺在你的心,但你可以把你的念頭擺在呼吸或念佛,這是你比較有可能做到的。如果你去做過牙齒,當機器在你嘴裡鑽來鑽去的那一剎那,你的身體會不知不覺地繃緊,那一剎那你呼吸顧不到,佛卻念得起來,而且你的佛號會念得更好,因為:「觀世音菩薩救我。」那時你比你打佛七還更專注,因為你只能把你所有的心念專注在一句佛號,如果你不專注就會覺得不太舒服。

 

  你應該自己試一試,再看怎麼做比較好、比較受用。所緣在呼吸和念佛,這是一般人比較容易做到的,但所緣在呼吸,身體特別疼痛時你有可能守不住,除非你功夫夠好。依四念處的修法,是這樣修的:如果牙醫師給你鑽牙,你就要眼睛睜大,觀他怎麼鑽。但一般人做不到,因為越觀越痛。如果你研究了很多東西後都不受用,那對你有什麼意義呢?我建議各位,佛號 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因為當你起一句佛號時,這一句佛號就是正念,但這是八正道的正念,你還是要有正見和正思維,否則你修行會出問題。

  「有」即有修有證,你剛開始要有修有證。直到有一天,再契入「無」,進入無修無證。既然「有」就一定會消失,所以有修有證就是有生有滅,就是有為法,就是無常。「無」即是無為法,就是三法印的「無生」,不生不滅。從無常入無生,這是三法印。你不要一開始就觀「無」、「空」,而是要做你能力範圍內的事,比如觀無常,直到有一天入「無生」。先「有法」,直到有一天「法尚應法」。

  你要好好學習無上的妙法,但你的做法、落實,要從有形有相、基本的事情做,這樣你才不會辜負自己,才不會在修行時遇到挫折,也能從事項上表現出來。你要解行並進,你明白般若妙法,但不一定實踐般若的妙法。你做不了智慧的事,哪怕你每天在家研讀大乘經典,讀緣起性空、中道、唯識,你可以從孝順父母、當一個盡忠職守的上班族或從志工慢慢開始做,從敦倫盡份做,這就是基礎。這樣,你內外才能合一,否則你平常讀高深的經典一點意義都沒有。你做的往往都跟不上你理解的,理論太高了,但你的行為卻太低了。就像你讀博士,卻表現得像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比如,這世間都如夢幻泡影,飯也是夢幻泡影,但你也要吃飯。你的修行不要欺騙自己,你明白那麼多道理,叫你掃個地或擦個桌子,你都不願意。從這裡下手,那就很真實。

 

聞後思惟:你要把你的念頭擺在哪裡呢?

 

閱讀 88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 02 七月 2021 22:05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