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知道戒的重要性,否則你一定不會持戒,說你持戒,你只是在欺騙自己而已。其實,懂戒的人就很有智慧了。你沒有辦法很清楚地知道你做哪件事情既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別人。一般人很愚昧,製造了問題之後再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之後你不用高興,因為你馬上就會製造新的問題。你會去製造這個問題,就說明你不懂得戒,因為你在製造它的時候困擾了自己也困擾了別人,弄得大家很不愉快。這代表你不懂得因緣,不懂得什麼是惡的因緣,什麼是會惹來你麻煩的因緣。
《易經》是一本變化的書,它幾乎是匯集了中國的智慧,但是它的重點又在談「戒慎恐懼」。之所以叫智慧,就是它懂變化、知因緣。你知因緣才能懂變化,你要知道因緣生起,當因緣消失你要懂得捨棄。你不要小看戒,你只要把戒持好,就足以讓你悟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就是戒。只要這兩句話做得好,任何法門你只要一修下去,就能夠自淨其意。你修那麼久心為什麼不會清凈?你一定是犯戒。更坦白地說,不快樂的人必然是犯戒的人。為什麼你內在恐懼不安?為什麼你這麼忐忑?你的內在一定有很多干擾你、困擾你、讓你恐懼、不安的事情,因為你犯戒。冤親債主怎麼來的?就是犯戒而來的。
你真的想要學,就要好好地學。不然的話,你很難入道。請你不要為自己找任何藉口,其實你知道,你只不過是在掩飾自己的內在,即掩飾自己的過錯而已。所以你一直為自己找藉口,問你為什麼不去皈依,你有你的理由,問你為什麼不去受戒,你有你的藉口。很多人來學佛,是有不同的因緣。但是,百川終歸大海,如果你真的懂佛法之後,你自然就會去受戒。受戒是代表你要持戒的決心,它並非形式。否則,情侶們只要在一起就好了,何必到法院公證結婚呢?在一起跟結婚不一樣,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他不願意承擔、照顧你。但是,你也不要聽我說之後就跑去結婚。
請你看到你的內在,你一直用心地觀察,你就知道你在幹嗎,你為什麼要這樣,事實上你觀察到你自己真的不快樂,事實上你也不喜歡這樣的人格。我們在學校,很重視的是人格教育,你們來學佛,也要人格教育,也要持戒,你不持戒,你就不夠格。就是因為你誤會它,你要去了解它。當你知道戒之後,你自然就會自己去受戒,用不著別人鼓勵你。你們當去受五戒,五戒是基本,至於菩薩戒要不要,那在於你自己。如果你為自己找更多的理由,我可以為你講很多理由,你只看到自己內在是不願意的。受完戒之後,你要透過學習,了解什麼事情會惹來你的煩惱、引起你的麻煩及帶來惡的因緣。這就叫學戒。學了之後,你才有辦法受戒,你才會受持得很好。把事情弄清楚,你就不會勉強,事事就會很甘願,那你就去做。
聞後思惟:你願意受戒持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