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19 三月 2021 13:21

暢談六祖壇經(519)腳踏實地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

  「若言著淨,人性本」來就清「淨,」沒有煩惱,當下就是清凈,不需要去找它,故意給它清淨,但你也不要執著那個清凈。「由」於你有「妄念」的緣「故,蓋覆真如。」讓你看不到自心的清凈。你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比如,本來沒有事,你為什麼要去惹事呢?既然該做事,你就去做,為什麼還擔心、計較呢?既然是無常,有什麼好計較的?如果你百分之百認定是無常的,那你計較什麼?這個心根本不能成立,它是無常的。別人問你:「你在公司那麼久,老闆好像對你很刻薄,也不給你加薪,你為什麼不會抱怨呢?」你會答道:「有什麼好抱怨的?只要老闆願意讓我來上班,我就很感恩。我當業務員是無常,當營銷經理也是無常,所以我只要好好做就好,職位對我來講就是無常。」有這種概念的人反而會很認真做事情。

  你就是被你的概念所綁,因為你的付出一定要有代價。你的代價,你的認知,跟老闆的認知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才有那麼多的糾紛,那你說誰對?用你的概念來講,這世間的紛爭根本就講不完。你對別人好,不要期待別人也一樣對你這麼好。你對別人好,不要問為什麼,沒有原因。你對別人好,如果有原因,那個好就不是真好。菩薩對眾生,從來不想眾生對他怎麼樣。但你一直希望別人對你怎麼樣,難怪你生生世世都當眾生。所以,就是我們自己的概念,讓自己的心弄得很不清淨。

  你「但無妄想,性自清凈;」你憑什麼沒有妄想?就憑你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若不懂真理,一天到晚都胡思亂想,都用你個人的好惡偏見看待這個人生。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想?我們從我們身邊的人或小孩子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很多年輕人一畢業或退伍,他心中充滿了夢想、理想,不是不可以想,但要有憑有據,你要知道你的條件。你依據你的條件去做,那叫理想;違反你的條件,即叫妄想。比如,在士林夜市賣臭豆腐比較好,還是在101辦公大樓開大公司呢?看個人的條件。請你從今之後不要掉入任何一個陷阱。你是什麼條件,按照你的條件去做就好,不要產生自卑或自傲,或有沒有成就的概念,這都是你一直在干擾你的人生。你說:「師父,只是這個樣子而已嗎?」你聽起來很簡單,但你甘願嗎?比如,買衣服,假如我穿L碼,你穿M碼,請問什麼人比較出脫?這跟出脫沒有關係。用一個東西來作比喻,你馬上就能釋懷,但換成你,你會不甘願,會覺得很氣、很委屈。

  就是因為每個人條件不一樣,才有各種工作,每個人人盡其材。佛法講的就是如實、真實,請你真實面對你現在的樣子。按照你的條件去做,就叫老實、腳踏實地,其它任何概念都是你自己亂想的。你能如實,就會很實在,否則你可能會過得很苦,不然會過得很危險,因為你會超乎你的能力範圍,接著你可能會失敗、受苦。你會說:「師父,這樣永遠都沒有出脫,沒有進步。」請問,在101開一家大公司跟在士林夜市賣臭豆腐,做二十年之後,誰比較好?不一定。問題是,他是否保持現狀?保持現狀就不是佛法,佛法講無常。比如,有的小女生花十萬塊開一家店,但一兩年後她可以開第二、第三家,你怎麼可以說她保持現狀呢?她清清楚楚看到她在做什麼,這樣不會帶來煩惱,不會增加困擾,也不會帶來風險。她是很清楚她的人生狀態的,學佛就要這麼清楚。

 

聞後思惟:你能夠如實地按照你的條件去生活嗎?

 

閱讀 59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3 七月 2021 10:08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