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19 三月 2021 13:35

暢談六祖壇經(520)妄無處所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你一天到晚「起心」想求個淨,執「著」清「淨,卻生淨妄,」反而被清淨所綁。「妄」既然有生就有滅,它便本「無處所,」只有執「著者是妄;」自性清「凈」本來「無形」無「相,」無一法可得,你「卻」還想「立」一個清「凈」的「相,」清淨是不能用「有」的概念來理解,清淨就是「空」,是無形無相的。為什麼你的腦袋卻執著一個形相?你修錯了還不知道,你到處跟人家講:「我最近很清淨!」你以為你修得很有功夫,便「言是功夫,」這樣就修錯了。這不是功夫,而是執著。這樣,內行人會笑你。但一般人都不會笑你,而是讚嘆你,因為他們都是外行人,他的概念也跟你一樣,想修得清凈,所以你說什麼他也聽不懂。

  「作此」邪「見者,」按照這樣的邪見來修行、坐禪,你不但不能見性,反而會「障」礙到「自」己的「本性,」你會掉入一個陷阱,你時時刻刻想去見那個清凈的相,你反而被這個概念所綁所困,「卻」又是「被淨」所束「縛」了「。」

妄也無,淨也無,所謂清淨,你不要以為有一個清淨可求。佛法難懂,難在我們常常會用對待的名詞來解釋佛法,因為我們活在相對的概念中。我跟你講:「你本來有佛性。」你就會執著:「我本來有一個佛性。」這樣你一定不會開悟。只要有一點執著,你就悟不了。就像眼睛只要有一粒沙,你的眼睛就會很不舒服;我們的內心只要有一點執著,就沒有辦法大徹大悟。

  什麼叫「妄無處所」?比如你今天晚上睡覺做夢,夢醒了,那個夢去了哪裡?不可以說夢去哪裡。那麼,你有煩惱嗎?你的煩惱消失了,煩惱去了哪裡?本來就沒有煩惱,你的煩惱跟你的夢是一模一樣的概念,本來就沒有夢,不可以問夢去哪裡,因為夢本來就不是真的。夢去哪裡不是真理,是妄想,本來就沒有煩惱,這是真相。但是你不知道「本來就沒有煩惱」,結果你來學習如何消除煩惱,所以我不得已才教你消除煩惱的方法。

  心如果能開,一句話就要開,一句話不開,講一輩子都很困難。何謂當局者迷?你看很多事情好像看得很清楚,但在你的身上,你完全都亂掉,所以才說「妄無處所」,你執著反而成妄。跟你講你的自性是清淨的,你就不要告訴自己:「我的自性是清淨的。」接著又想去找回那個清淨,去修一個清淨。

  淨跟不淨都是妄,比如說,我們的煩惱就像一根木材,我們的智慧就像火,當火點燃木柴,燒完了之後,有沒有木柴,有沒有火?你悟到了什麼?你清淨的自性,會產生般若智慧,你不要以為你還抓到一個什麼。火把木柴燒光了就燒光了,不可以說「那個東西我除掉了。」或「我現在擁有一個東西。」如果有這樣的概念,就叫做「卻立淨相」,你又成立了一種概念。

 

聞後思惟:你是不是總是想求個清凈呢?

 

閱讀 89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3 七月 2021 10:08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