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四, 08 四月 2021 14:52

暢談六祖壇經(540)平等之心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你一天到晚在翻農曆,屬虎或屬牛的要怎麼樣,一月、七月、十二月要注意什麼。這三個月要特別注意,其他九個月都可以放輕鬆。我這麼說,你覺得很荒謬、好笑,但你還是在看農曆。你時時刻刻都要注意。你七月會犯小人,十二月會得貴人?我得罪你,就是我犯小人,就會造成我的障礙。你當模特,難道到了T型台才要注意怎麼走,平常到植物公園散步就不注意嗎?你不注意,我怕你會跌到水溝裡或扭到腳。

  時時刻刻都注意才叫覺知。佛即覺,佛是一個覺悟的人,他時時刻刻都清清楚楚。保持一顆這麼清楚的心,這是生活禪的基本條件。你開始應該覺得慚愧,也應該反省。你的人生很散漫,只覺得有些東西比較重要,所以比較注意,這反而是一種繃緊、緊張和障礙,這不叫覺知。事情過去之後就鬆懈、散漫,這種態度是很有問題的。例如,地掃完了,好好擦佛桌,接著又好好擦神位。既然都一樣,請你的心都保持一致。你現在說都一樣,你回到家裡就完全不一樣。你回答都是正確的,但你的生活完全不是如此,你的內心世界一定有輕跟重、大跟小。現象界確實有輕重與大小,但你要以平常心去應對,而心是一樣的。如此去訓練你自己,你才稱得上生活的行者。

  我講幾個基本概念:一,你要時時刻刻有覺知;二,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重要;第三,你的心從頭到尾都要保持平等。平常心就是平等的心,這樣你就不會變來變去。這是基本的心態。

  在現實的環境中,各種狀態你都會遇到。有一個反應很簡單,這是一個人,他當中有五根:眼耳鼻舌身,跟外面的五塵色聲香味觸一接觸,再透過意根,再判斷這個法塵。講得更白話一點,我們認識這個世間的模式,就是我們身體的感官系統去接觸到什麼,這就是我們認知的世界。你感覺到好,你說你很快樂;感覺到不好,你覺得你很苦;感覺到不苦不樂,你說你沒有什麼感覺。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從這裡來,都是從我們的感官系統接觸到這個環境所反應的東西,我們一切的苦就是這樣反應出來的。修行就是無論身體感官系統接觸到什麼,在接觸的那一剎那,你要看到。你現在聽到很吵,即你的耳朵接觸到外面的聲音,接觸了,你要用心知道。你一接觸一定會生起你的習慣,即:「很吵。」你看到下雨,就會想:「下課很不方便。」

  你一接觸到,它是大聲,你也知道它是大聲,但有時候你不但知道它大聲,你內在馬上會不舒服,你被干擾了,這就是沒有修行的狀態。有修行的狀態即,一接觸之後,我知道因為我接觸,所以我才生起不好的感受,用一個字代表,即苦。它消失了,我又生起樂的感受。生起苦的感受,你要馬上帶入這個公式:「那個是無常的。」後面的公式都完全不用帶,你只要帶苦和無常的公式就好。

  並非有那個境界才生起無常觀,而是時時刻刻就要活在無常觀。否則,你就還沒有進入修行的狀態。當你接觸到樂的感受,你馬上生起無常觀,接著你知道它是苦的。你不苦不樂、樂和苦的感受都是苦的感受,因為都是無常,這樣你對苦的認識才能清楚,你出離的心才會強烈。表面上這叫無常觀,這亦是用心,名詞不一樣而已,都是用你的心在觀察。一直觀察,你會漸漸步向正道,即你漸漸進入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樣,你自然就不會與道相違背了。

 

聞後思惟:如何平等對待一切境界呢?

 

閱讀 65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3 七月 2021 10:14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