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05 五月 2021 11:36

暢談六祖壇經(566)和光接物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你應該「識自本心,達諸佛理」菩薩真正想要表達的道「理,」這時你才開始修道。每一本經典告訴你的重點不盡相同,但結果是一樣的。比如,《阿含經》就是希望大家離苦,止息痛苦,從而達到解脫。《金剛經》就是叫你不要執著,要好好付出。《壇經》則要你認識你自己。

  當你通達佛理,認識了自己,接下來你要去度化眾生,即要「和光接物,」不顯擺你的智慧。「和光接物」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和其光同其塵。」「和其光」即一個人的智慧如太陽一般,但他當隱藏光輝,不可以鋒芒太露。比如,縱使你開悟了,也不可以四處宣講,讓天下人都知道你開悟了。你越表現得跟別人不一樣,人家就越不敢接近你。你跟別人差距太大了,別人反而會離開你。你要度眾生,就是要走近人群,讓眾生願意跟你在一起,讓他們感覺到你跟他一樣,但一樣中又有不一樣的感覺。而「同其塵」則代表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和大眾親近。我們常常講紅塵,就是指一般人,你就是要跟紅塵的眾生在一起,你才能夠接近他,他對你的感覺才會親近。

  待人接物就是要這麼平常。一般人不甘於平常,懂得什麼就怕天下人不知道。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你為什麼要讓人家知道你怎麼樣呢?人家不知道你多優秀,你就很生氣。有很多智慧很高的人,比如慧可,達磨祖師傳法給他,他悟道之後就到深山,好幾年之後才傳給三祖僧粲。之後,慧可就到紅塵,常常到花街柳巷或菜場去度化很多的人,直到被誣陷而死去。二祖慧可和三祖僧粲都沒有道場,一直到四祖才開始有道場。

  一個開悟的人,他能夠與市井小民相處,能夠在大眾當中隨緣度化,沒有真功夫是做不到的。其實,度人很困難。觀世音菩薩有一個故事,他想要去度化眾生,他付出了很多時間、愛心,他得到一個答案:「眾生難度。」他兩眼就掉下眼淚。眼淚掉下來之後,化成兩尊菩薩,懇求觀世音菩薩,希望他不要氣餒,他們會幫助他的。這樣的故事真假我們先不管,只是要跟你講眾生真的難度,哪怕你已經解脫。我回歸我講過的一句話:「只要把你的責任盡到。」這不代表你可以去幫助、改變別人,但最起碼你要把你的責任做到。你問:「眾生不要管、不要度嗎?」非也。你剛開始沒有這個能力,你想要幫助其他人或你的家人卻毫無辦法。你要問你自己,你是否有盡責任,從這裡好好地做。直到有一天,你真的已經解脫了,我就會勸你,希望你的道心、菩提心能夠生起,你能夠更堅強、更有愛心地度化別人,無論他們怎麼對待你。

  你要是真正明白道理,就會越修越平常,修到「無我無人,」這才叫修道。這就是《金剛經》所講的:「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離一切相,破所有的對待。此時,你就是佛,故曰「離相即佛」。「直至」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真性不易,」永不退轉,到達究竟的意思。所以,你要如此做,一直到你解脫圓滿究竟為止,此時,便「名」為「解脫知見香。」

 

聞後思惟:你能夠和光同塵嗎?

 

閱讀 156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3 七月 2021 15:44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