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對家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你的內在不太正確。你可能只承認一部分,比如:「我對我的子女是比較嚴格的。」其實你對別人好不好,不是你講的,而是別人講的。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我生為你的孩子,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你就是個成功的父母。這是要出於真心講出來的。如果你孩子跟你講不出這句話,無論你說你有多麼疼他也沒有意義。
你對別人好不好,不要憑你主觀的概念。比如,「師父,我們都很認真學佛。」那也是你說的。比如一對夫妻吵架,都跟對方說:「你知道我是多麼愛你,才會跟你吵架嗎?」這是很愚昧的。要別人主動告訴你。當他覺得你對他好,你也不需要再解釋。你千萬不要跟別人說:「我對你很好,我都把心掏給你了,你還這樣對待我。」你要跟他討什麼功勞?你會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一直講別人不好是不對的,說你對別人多好也不對,這都是主觀、偏見。佛跟阿難說:「汝意不可信。」即:當一個人沒有開悟之前,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觀念和看法。很簡單,你的臉臟不髒,照鏡子就知道,不是靠猜的。同理,你是不是好父母、好學生、好朋友、好國民,你身邊的人一定會告訴你。你看他們的反應,你就會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是個好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用你講,他們跟你的互動,跟你在一起的感覺,你就能知道。我不太願意談太多社會問題,我希望好好談談你們家裡的問題。你不用去道場幫助,你去道場之前,先把家裡整理好。事情有輕重緩急,你不要本末倒置。內在的道場是你的心,外在的道場就先把你的家裡管好、打掃好。
你要釐清家裡的觀念問題,看看自己的身口意。學無止境,你要好好學習講話。或許你會認為,你是董事長、超級業務員、購物頻道的主持人或講師,你就很會講話。何謂很會講話呢?即講出適當的話。會講話的人一定會聽話,會聽話的人一定會問話,會問話的人一定會讓人家覺得很窩心。從這幾個角度去檢測,你就會知道那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因為你講話的模式差不多都固定了,你的思想觀念也幾乎一成不變,你講話的模式一定不會離開你的思想觀念。像有的人很乾硬,就像水泥,你要讓他講出柔和、溫柔的話,比登天還難。一個好勝心強的人怎麼有可能講出謙卑的話?一個很愛好面子的人,怎麼會講出撒嬌的話?
孩子可不可以跟父母撒嬌?父母可不可以跟孩子撒嬌?我們可以變化,這叫隨緣。你知道一些道理,你如果不會用,你就根本不懂。你只要會做出來,你縱使說你不知道道理也沒有關係。哪怕你說你不會講話,但每個人都很喜歡跟你在一起,那就對了。我們的正語、正見、正業,你正確的身口意到底有沒有練習?修行不是那麼呆板,一定要修什麼法門,最直接了當就是日常生活當中的身口意。如果你察覺不到你的身口意是否正確,你修行就沒有意義了。能很清楚地觀察到自己,即是有覺知的人,他能念念覺知,念念保持正念,知道自己現在講的話正不正確,知道他現在的行為正不正確,知道他現在的觀念、思想正不正確,這就叫正念。你要常保正念。只要一失去正念,你必入邪。
聞後思惟:你是否能與你的家人和睦相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