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08 五月 2021 22:49

暢談六祖壇經(573)父母之心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不用善惡的概念,那我們要用什麼概念來看人呢?有一個角度是很好的,而且比較容易了解:父母的心比較接近佛心。佛常常告誡我們:「彿看眾生,就像看羅候羅。」如果我們用父母的心來看待眾生,我們就能釋懷、體諒、接受。但是,你用好人、壞人的心來看,你不能接受,而且你的內在也會失去平衡,這對你本身沒有什麼幫助。迷的眾生看這個世間一定存在二元對立的概念,善惡即二元對立,故六祖曰:「不思善不思惡。」

  你會問:「不以善惡的心,以父母的心來看待眾生,怎麼看?」以佛法的角度,眾生只有兩種人:迷和悟。眾生就是病人,他生病了。比如,一個患了憂鬱症、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的人,你想要氣他什麼?你想要跟他講什麼道理?你不是不可以講道理,問題是憂鬱症要開憂鬱症的藥,躁鬱症要開躁鬱症的藥,被害妄想症要開被害妄想症的藥,精神分裂要開精神分裂的藥。這不太一樣。你會開藥嗎?他不喜歡吃藥,你拿藥給他吃,他拒絕,你不會拿糖果給他吃嗎?你講的佛法就是藥,他喜歡吃糖果,你不要讓他把佛法當成藥,而是看起來像糖果,他就會吃下去。這就牽涉到你如何善巧。

  我並非鼓勵你一直跟他講,這是沒有用的。我有一個學生,他的朋友每年都會來找我一次,因為他每年都因為得憂鬱症而住院。他出院之後一定要找我,不然他活不下去。那一天,他跟他太太來找我,他太太也是佛弟子,但在其它道場。她問:「師父,我應該用什麼心態陪我的先生。」我說:「你不用跟他講太多的佛法跟道理,重點不在這裡。你只要陪他看日出、看日落,陪他散步、吹風就好。」他太太說:「師父,我懂了。」這不僅針對憂鬱症有用,對你身邊那些難纏的人也有用。

  你會問:「為什麼不多一點呢?」如果你的先生一餐只吃一碗飯,你愛他,就應該讓他吃多一點嗎?「我只給他需要的。」這樣就是正確的、是智慧、般若,就是中道,但是要做到太難了。佛為人說法,對喜歡貪法的人,佛也忌諱,他不會為他們說太多法。不是因為你愛他,你就盡量或想將所有的東西都給他。我們想講一些話勸別人,但是一般人都會很反感,所以才有「忠言逆耳」一說。況且一般人講話並不忠,對方聽了又逆耳。針對有的人,你是不需要講話的,你越講話越糟糕。正確的講話也包含不講話。正確的講話即講出適當的話,該講時要講,不該講時一聲不吭。這是很困難的,除非你懂他,否則你無法拿捏得這麼好。

  我還有學生是一對夫妻,未學佛時,還不知道什麼是理上談、事上談,學了之後,知道什麼是事項。他們吵架時,她說:「第一,你不要跟我談事項;第二,你不要跟我談是非;第三,你也不要跟我談佛法,因為你講的佛法我都懂了,你不要一天到晚為我說教。」他對她說:「從今之後,我不知道要怎麼跟你講話。」不講話又會生悶氣,那一定是糟糕的。

有的道理沒有錯,但如果你不懂對方,你一定會用錯。比如,佛講的正八道你懂,該怎麼講你也懂,為什麼對那個人沒有用呢?因為你不懂自己,所以就不懂得他。一定要懂自己,你才會懂別人。不然,你永遠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情形、情況。到最後,你不是被他打敗,就是自我投降,還有第三種狀態,兩敗俱傷。這些問題你大概都經歷過了,但時至今日,你能否解決它呢?如果不能,你要思維:「我怎麼突破?」

 

聞後思惟:如何面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話呢?

 

閱讀 568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3 七月 2021 15:46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