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10 五月 2021 18:01

暢談六祖壇經(574)罪性本空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放了很多東西。從懺悔的角度,是因為我們的過失。從以前到現在,我們到底做錯多少事情,數也數不清。一般人說他這一輩子沒有犯什麼錯,都是從事項來談的。比如,他沒有偷過東西,也沒有傷害別人或欺詐別人。但是,這樣的說法太粗糙,他只看到他的行為,卻沒有看到他的口業和心念。一般人常說:「做人好就好,又何必學佛。」他就是認為自己沒有做什麼壞事。語言是傷害人最直接的武器,我們的語言曾經傷害過很多人,家人就更不用講了。我們最傷家人的心,因為太遠的還不容易傷到,近的先傷。在我們的觀念中,到底有多少的惡念?有很多惡念我們會講出來、表現出來。還有很多埋藏在我們內心世界中,雖然沒有展現出來,卻會讓你鬱鬱寡歡、不快樂,讓你變得很虛偽,扭曲自己的人格。

  我們要談的是你心的狀態。我畫一個圓圈,來代表你的心,圓圈裡有很多黑點,代表你的罪過,紅點則代表你的功勞。你不要活在將功抵罪的概念。比如,我殺一個人之後,再來救一個人,可不可以將功抵罪?錯就是錯,你要承認,要改過遷善。但是,改過遷善是剛開始的說法。講得更究竟一點,黑點和紅點,即你的功和你的過都不可以放在你的心中。你的過放在心中,你一定不好受。其實你的功放在你的心中,你也不好受,甚至有時候會更難受。為什麼你會對你的孩子這麼失望?假如你從來沒有照顧過他、教他,你應該不會對他很失望,他做錯了,你應該不會譴責他,你應該會譴責你自己。但是,你就是覺得你為他做很多事情,這叫功,你把這些功勞記在心中,放在心中,你覺得你為他付出很多:「但是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呢?」

  從兩性談到國家皆是如此。比如,他認為自己對她那麼好,她怎麼可以這麼對他,到最後移情別戀呢?比如,一個臣子認為他對一個國家盡忠職守,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為什麼到最後這個國家要拋棄我呢?」古時候就不必講了,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在我們概念之中,我們會將這些功勞放在心中,有時候會讓我們更恨。你記得越多,就會希望在對方身上得到回報。比如培養這個孩子,希望他以後光宗耀祖。同理,當老師的,如果把希望寄託在學生身上,希望學生以後揚眉吐氣。以上這些概念都會讓你苦。

  以佛法的角度,功和過就如同福和罪,本來罪性本空,福性也本空,所謂諸法空相。你不要一直耿耿於懷。好的不要抓,壞的不要抓。功過一起講才比較徹底,同樣都不可以放在心中。當你放在你的心中時,它一定是阻礙你的。不是只有佛法談懺悔,很多學問或心靈成長的活動也在談,只是他們用其它名詞來談,比如寬恕,因為寬恕別人才是寬恕自己,不然你的心永遠放不下。

  從簡單的開始談,有錯就要承認,你要清清楚楚知道你錯在哪裡。連錯都不知道錯在哪裡,你怎麼懺悔?或許你認為要知道錯在哪裡很簡單。你是否能像曾子一樣,吾日三省吾身呢?曾子每天一項一項地自我檢測:「我今天有沒有犯錯?」你並沒有檢測,說:「一,為人謀,不忠乎? ……」你做人、做事怎麼樣,你學問怎麼樣。

 

聞後思惟:你是否把很多東西都放在你的內心呢?

 

閱讀 541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3 七月 2021 15:46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