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25 五月 2021 20:40

暢談六祖壇經(598)無一切心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不僅僅學佛,你學任何東西都應該用在生活。所謂學以致用,不會用出來就是呆子。既然你就是佛,那你怎麼用在你家人身上?我們幫助別人也是要讓他頓悟。只要跟你有因緣的,當你講話鼓勵、開導他,你要為他講頓悟法門。何謂頓悟法門?「其實,你本來就很有信心。既然如此,那你人生還有什麼問題嗎?難道你還會怕有困難不能解決嗎?」但是,如果你跟你孩子講:「親愛的孩子,你本來就很有自信。」他說:「哪有?我最沒有信心了,我什麼都比不上人家。」他馬上就會退縮。那麼,你應該怎麼教他呢?

  不僅僅是我們這些學佛的人,一切眾生都差不多。學佛的人,他的反應也跟你一樣。你去肯定他,他馬上就推開。他一直推開,一直不肯承認他是那樣的人,因為他一直認為他沒有信心。如果是你的孩子,到最後你就只能配合他:「好,我們來探討,你為什麼沒有信心?」他便說:「因為我的工作比別人差,我也沒有什麼才藝。同學功課好才藝又好,我在他們面前很沒有信心,很自卑。」你會告訴他:「沒有關係,那你好好讀書。」你便開始教他各種建立自信的方法,這就是漸修。

  你告訴孩子:「其實你是個善良的孩子。」他說:「哪有?媽媽,你知道我內心也是很邪惡的。」你跟他說:「我認為你很棒很優秀。」這些話其實就是頓悟,他只要當下說:「對!」那就沒有問題了,就好教了。比如,人家跟你講:「師父,你是個很有自信的人。」我說:「對!」「那師父,你還有沒有問題?」「沒有,因為我是個自信的人,所以問題在我眼中也沒有問題。」你應該讓他百分之百肯定自己,能如此,後面的事情就不需要你擔心了。你自己常常這樣:「師父跟我說我是佛。哪有?我是凡夫。師父說我有戒定慧。哪有?我看到的都是貪嗔癡。」你的孩子是你生的,跟你思維模式差不多,他也不相信他會頓悟。

  很多時候一句話就可以頓悟了。比如,你靜坐時,我問你:「你在那邊坐禪做什麼?」比如,一個人在誦經,我問他:「你誦經做什麼?」比如,一個人在念佛,我問他:「你念佛做什麼?」如果你覺得你是在修行,那就代表你對真正的法還沒有透徹。縱使你在修行,你不能透徹,所以你只能夠對治,即:「透過這個方法,我讓我的心靜下來,讓我更清凈、更善良,讓我的煩惱減少。」如果你這樣想,我也不反對,你就按照你的方式修,這叫漸修。你在修行,就是代表你的內心有障礙。你認為你心有障礙,所以你要用一個方法、法門來去除你的障礙。但是,如果領悟力很高的人,六祖講過一句話:「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什麼心都沒有了,接著需要什麼法嗎?他當下可以頓悟,甚至可以頓悟頓修。為什麼你一直覺得你內在有那麼多問題呢?因為你內在不斷創造問題。

 

聞後思惟:你的心有障礙嗎?

 

閱讀 514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03 七月 2021 15:52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