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乘論》摘錄:
於三世中,所有至親莫過自守於心。若識心者,守之則到彼岸。迷心者,棄之則墮三塗。
你可以找一個基準點,回歸:「我本來怎麼樣。」你本來是個幸福的人,就是因為你不幸福,所以才想努力改變現狀,才創造一個幸福讓你追求。你為什麼一輩子奔波?因為你在追求一個你認為最好的東西。如此,你的心怎麼會寧靜?你怎麼會清凈、無為?你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會造作、刻意,想要怎麼樣。六道輪迴不用往生,你的整個腦袋如跑馬燈一般,就在六道輪迴。
我告訴你的修行是最輕鬆、最簡單的方法,但是一般人反而不願意這樣修。看人家念佛,跟人家念佛;看人家打坐,跟人家打坐;看人家誦經,跟人家誦經……心都沒有清凈過。心清凈,做什麼都清凈;心不清凈,做什麼都是造業。有一個人很喜歡讀佛經,死後投胎變成佛經中的書蟲。書是給不懂的人讀的,書中告訴你道理,只是要你按照這種道理過人生、過生活,隨緣幫助、度化別人,但是內心毫無一點刻意,故曰實無眾生可度。內心願意幫助別人,雖行布施,但內心無布施之相,這才是無相布施。這樣才是一個徹徹底底、輕輕鬆鬆的人,他一點掛礙、負擔、得失心都沒有。你適合什麼程度就按照那樣修。有慧根的人可以馬上理解道理,慧根不夠的人就老實修行、老實做人、老實做事,老實即心中不要有意見,即為無心。
「於三世中,所有至親莫過自守於心。」修行修心,首先要認識你這顆心,你的心就是你的老師。「若識心者,守之則到彼岸。」你了解心就是佛,你徹底明白,「守之」即安住,在此同時,你就不到彼岸而解脫了嗎?從此時此刻開始,不管你過去造多少業,不管現在怎麼變化,你已經確信你本來就是佛,你只要安住於你本來是佛,不急不躁,很安穩直接到彼岸。你的心不要再求了,也不再左顧右盼了,你也不要覺得你比別人慢了。如同賽跑,跑在前面的人怕被別人趕上,跑在後面的人怕趕不上別人。你們從今天開始都在同一個起跑點,你的心就能安住了。俗語講:「人比人,死氣人。」佛祖怎麼會比佛祖呢?你如果感覺你是一個人,你一定會跟人家比,你不是氣死自己就是氣死別人。眾生平等,你比較的心就消失了,前後的心,即過去造惡業、未來想成佛的心也消失了。
「迷心者,棄之則墮三塗。」「迷」有幾個意思:一,你過去不知道你本來是佛;二,你現在雖然知道,但是你不肯相信;第三,雖然你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但你不敢承擔。比如,教室著火了,每個人的心會很慌,甚至會爭先恐後跑掉。如果同學都跑出去了,只有你沒有跑出去,只要你在火中,你的心就不可能會平靜。同理,《法華經》曰:「三界如火宅。」你覺得:「我現在也是在三界之中,我要想辦法離開三界。」你若這樣想,你的心一定不能安。有很多修行人就是掉入了這個陷阱,他的內在是急躁的,是急著想要解脫、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這樣他反而背道而馳。當你不明白你這顆心,你一定會離開它,你因此會墮入六道,甚至最後會墮入三惡道。有的人念佛念到地獄去,念佛本來沒問題,是他的心有問題。
當你的心沒有安住之時,你的心一定會跟貪嗔癡相應,因為你的心不知足,因為你不能接受現狀。你的現狀本來就是佛,你不肯接受,所以你的心就會想要去求,會起貪心。當你求又求不到時,你一定會起嗔心。你想開悟就能開悟嗎?你往生極樂世界最快的方式是什麼?難道是跳樓自殺嗎?它急也急不得,求也求不來。不明白這個道理當然就是愚癡的人,故曰貪嗔癡。不能安住於現狀、本心的人,他的心必然時時刻刻跟貪嗔癡相應。三毒即三界,就會墮三惡道。
聞後思惟:你能夠安住於你的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