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14 六月 2021 20:17

暢談六祖壇經(623)自性三寶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皈依自性三寶:

  「從今日去,」你們當「稱覺為師,」《大智度論》雲:「三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為師。」「實相」即真理,即佛性。你應該以你的自心為依歸。「更不歸依邪魔外道,」若不明白佛法便是邪,因為你會以自己的看法過人生。不學佛法是你的事,但你若障礙他人、勸人不要學就是魔。「外道」並非指不信佛的人。很多佛菩薩不穿袈裟,因為他們如《普門品》所說:「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外道」即心外求法,「道」即心,外道即心外。比如,你看到一尊佛像叫釋迦牟尼佛,你跪著求佛即為外道。你當求自心。你求釋迦牟尼佛,他什麼都不能幫你,他只是靜靜對你微笑,不管是否拿供品皆如此。但是,說不定看到佛像你會有所領悟,那就是你的心在領悟。有很多人告訴我,他們在拜佛時曾經發現釋迦牟尼佛對他笑。我回答:「那是因為你的心在笑,所以你看他在笑。」有的畫相、佛像,你從各個角度來看它,它的眼神就跟著你跑,並非像中有佛或有鬼,而是你的心裡有佛或有魔。

  同學告訴我:「過年時,有些寺廟很熱鬧,辦好多活動。有的寺廟住持還給信徒看手相。」我不能跟你講怎麼樣,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要去判斷,不要把權巧方便變成邪方便,邪方便跟正方便不一樣。正方便就是正確的,是正確度眾生,而邪方便是不正確的。究竟是正是邪,了義不了義,究不究竟,徹不徹底,你真的要懂。當察覺到是邪魔外道或不究竟,你要離開。歸依之後,請你不要亂跑道場。如果你要跑道場,以法為師才不會偏差。若要能受用,你當以「自性」的「三寶常自證明。」

  「勸善知識!皈依自性三寶:」「三」並非指三個。《大般涅槃經》中,佛告伽葉菩薩曰:「善男子,汝今不應如諸聲聞凡夫之人分別三寶。」即真正的菩薩不當如二乘人或凡夫外道,認為三寶就是三個。又曰:「於此大乘無有三歸分別之相。為欲化度聲聞凡夫故,分別說三歸依相。」講的即是自性而已。「所以者何。於佛性中即有法僧。」「三寶」即:佛性中也具足了法寶和僧寶。佛就是你的心,祖師大德曰:「即心即佛,自心是佛。」法從心生。自心本來的狀態是:菩提自性本來清凈,僧即清凈。法寶和僧寶皆在佛性之中,是為了度化別人才跟別人講三寶。就像自心跟自性一樣,是一個,那為什麼不講一個?假如心是用,性是體,講體用你能聽懂,我就講體和用,否則我就講體相用,你的身體就是相,即色相。一個聽不懂講兩個,兩個聽不懂就講三個,這就是佛的智慧和慈悲。

  以兩個的角度來講,自性是看不到的。如果佛跟你講看不到的東西,也很難度化你。你有沒有看到我的自性?看不到。你有沒有看到我在動、在講話?你們能看到我的作用。透過看到作用,讓你漸漸領悟、證明、印證到佛性。譬如,你只要看到火光,接著就會見到火;你只要聽到水聲,接著就可以找到水。你覺得火光、水聲沒有用嗎?有用。

  你雖然見不到你的佛性,但你可以看到佛性的作用。先看到佛性的作用,從此處悟道,你就可以到家了。要見「空」,你無法直接觀空,則要先觀照五蘊,最後才能照見五蘊。你透過五蘊見到空性,空性即佛性,無情的謂之法性,此性本同。之所以證明你有佛性,就是因為我看到現象和作用。你一直看不到你的佛性,因為你一直停留在現象和作用,都不得止息。當你心的妄動止息的那一剎那,你才能看到。最後,佛又開示曰:「善男子,若欲隨順世間法者,則應分別有三歸依。」針對世間的凡夫,所以才講三個。

 

聞後思惟:如何皈依自性三寶?

 

閱讀 130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日, 04 七月 2021 12:22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