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舉行七天禪修時,到了第六天,每個人都接受嚴刑拷打,只要答不出來,就要排隊重來。有的同學排了隊六、七次才過關,有的走過來,還沒走到一半,我連問都沒有問就叫他回去重排。他說:「師父,如果您給我口試,我答不出來,我回去才心甘情願。為什麼師父還沒有問,就叫我回去呢?」我說:「我看你的樣子就知道你還沒有準備好。」
嚴刑拷打當中都有一個問題:「是誰在聽《六祖壇經》?」心在聽。我不會跟你硬拗,但是這並沒有標準答案。誰在皈依自性三寶?你的心在皈依自性三寶。自心皈依自性,我的心皈依我的佛性。什麼是佛?覺。覺什麼?任何人都有「覺知」,小孩子亦如此。這是熱的茶,小孩子碰一下,手就縮回去,或你被電觸到,馬上縮回去,這種直覺的反應就是一種覺知,這就是佛性。
佛性時時刻刻在你生命中展現,這是佛性的作用,只是你察覺不到。覺知每個人都有,就好像政府發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你拿冥幣去買人家難道不知道嗎?不管修行與否,每個人都會判斷,這就是覺知。但是,一般人生命活得很粗糙,他就是活在覺知。他為什麼沒有智慧?因為要有智慧,需要更深地去「覺察」。覺察什麼?你有沒有覺察你的過失呢?有沒有覺察你的執著、你生命的陷阱?你要去覺察自己,別人是無法幫你覺察的。縱使別人有辦法幫你,你也不會服氣。就好像你的缺點,人家指正你,就好像講你的是非。所以別人告訴我們的,我們通常不但不接受,甚至會惱羞成怒。我們不但不感恩別人,甚至會對別人產生瞋恨,說:「噢!你都看我不順眼。」
別人告訴你的,你不會有很深的感動。我常常跟很多人講,如果世間的人,你講道理給他聽,他能聽,那早就世界大同了。六祖要我們「只見己過,不論人非。」這就是一種覺察。你想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明心見性,都要從覺察開始。你要覺察到:你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或人生的這條路,你為什麼走到這個樣子?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要覺察到你的過失比較簡單,要覺察你的陷阱則很困難。路上的一些小障礙你很容易看到,這叫你的缺點,但陷阱是埋藏在地底下的。有人常講:「薑是老的辣。」或:「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講的都是前人的經驗,但是別人的經驗不見得正確。萬一你把錯誤的經驗當成正確的經驗來教導別人,就很可怕,這就是陷阱。你的個性比較急躁、好管閒事,這叫缺點,容易觀察。但是你要觀察你的陷阱,需要很有覺性,否則你不容易察覺到,甚至一輩子都察覺不到。有很多的獵人設下很多的陷阱,結果他自己踩下去。
你生命有什麼陷阱呢?我們有一個很嚴重的陷阱:無理取鬧。你不要以為你已經考上了秀才,其實你內在是兵、是土匪、是強盜。你表面上看起來是讀書人,內在卻像強盜,是有理說不清,是沒有道理的,否則你怎麼有情緒?你的情緒從何而來?就是你內在存有非理性,但你卻無法自知。
你有多少的陷阱呢?你的生命有什麼執著?你要透過禪修,精進面對自己。就像你們過去執著物質,後來執著精神,你們現在執著真理,執著開悟成道,那都是一種執著。我不是叫你不要,不要跟執著不太一樣。不執著,你才能開悟成道。但是,你不明白你在執著,因為你察覺不到。一個人能察覺,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障礙他生命的原因,就是障礙他開悟的原因。你要了解是哪裡產生了障礙,接著才有機會像六祖所講的「改過必生智慧」,這叫「覺醒」。我先覺察,我能改過,我便覺醒了!
聞後思惟:如何培養自我察覺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