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命障礙的方式有幾種:第一種比較累,就是把你生命的障礙物全部搬開。你生命的障礙,第一座叫喜馬拉雅山,第二座叫玉山。你要像愚公移山,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拿著個鋤頭一直鋤一直鋤,直到把這些障礙剷平。這種方式也可以讓你開悟,所以你可以選擇它。而第二種方式就是六祖所講的:生命的障礙是什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有障礙?」這種感覺很快。就像我們在上課,無論是外面的車聲,還是你裡面的聲音,如果你覺得無礙,聲音本身就不是問題。但是,如果你覺得有礙,聲音就會困擾你,所以你就要找出消除聲音的方式。六祖的這種修法最難懂,但是也最輕鬆。剷除生命的障礙這種方式最好懂,但是最不輕鬆,你需要慢慢地鋤。我比較懶惰,我寧願選擇最輕鬆的方式。
當你能夠覺醒了,你就是個覺悟的人。請你趕快去覺察你的內在!比如,你跟你另一半相處有問題,是你內在有問題;你跟你孩子親子有代溝,那是你內在有問題;你跟你的主管、同事不和,是你內在有問題;你跟所有的人在一起不和,都是你內在的問題;包括你跟你自己不和,亦是你內在的問題。你有沒有注意看你跟自己不和?不信你注意看你的臉型,左邊跟右邊不太一樣,因為你的內心一直在抗衡、矛盾,你不能平衡、不能化解,故相由心生,看你的相也能察覺你的心是否寧靜
你察覺出來後,亦不可以只停留在察覺。我常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可以講出他自己的問題,但是他不願意去改變、解決。他察覺到自己是一個卑鄙的小人,然後就不再學了。既然你是小人,何不變成君子呢?既然你是君子,何不變成聖賢呢?聖賢之後,就變成正常人,你們不要緊張,只是恢復到正常而已。你們不要以為爬得越高,就會越寂寞。很多人都怕成就太高。爬得太高,爬到金字塔的頂端,結果你是法老王,世間上的人都不了解你,你的心最孤獨、最寂寞。世間很多的理論這樣教你,誰願意這樣學?我才不願意這樣學。爬到最高就要繞回來,就叫做平常,即:「和其光同其塵。」即:「人在紅塵,心不染塵。」這才是個覺者!而非修到最後說:「別人都不了解我。」
很多人讀佛經,為什麼沒有感覺?因為他並沒有把他真正的問題跟佛法融合。佛經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針對你自己的,從這個角度來探討,你是很容易感觸跟感動的。如果你不曾被佛經感動過,你要了解佛法是很困難的,就像你沒有被自己感動過,你想要去了解自己,那就像隔一道牆,是不能突破的。比如,當你看到六祖說「自心皈依覺」,你就要思維,你是否能深入了解它?禪那又叫靜慮,就是靜靜地思維。你就應該生起這樣的想法,去探討:「我怎麼皈依覺呢?我也是要覺啊,但是我就是覺不了。」不是你覺不了,而是你當透過思維,之後你一定能找出理論跟方法。
聞後思惟:你用什麼的方式了解你生命的障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