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的人邪迷不生,而我們不是迷就是邪,不是邪就是染。「邪迷染」又叫「知情慾」,「知」可以作「智」,這三個字在心理學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基本的人格內在。我們掉入了一個陷阱,讓我們今天不能覺悟,讓我們不能生起正見,讓我們不能清清淨淨。如何皈依覺,從而達到覺而不迷呢?我們常講:「你迷失了。」這個迷指的就是我們對事情著迷了,所以叫執迷不悟。你明明是不對,但是你為什麼要執迷不悟呢?比如,你明明知道這個人不能愛,但是你為什麼要愛呢?你明明知道這是不好的,你為什麼要做呢?這叫迷。內心世界是屬於情感層面的,是個人的感情世界,我們會對感情著迷。迷什麼?你想想看,難道你不知道有些東西不好嗎?比如,吸毒的人也知道毒品不好,他也知道很多事情不該做,但是他為什麼還要執迷去做呢?因為他迷於事相,以外在的角度叫事物,或是對人、對物,內在就是感情的層面。你一定是掉入這個層面,都是以你的感情在作祟,所以你不能覺。
你們來上課,希望透過上課能領悟到一些東西,但是很少人會因為上課而領悟到東西的。因為你聽課所得到的都是知識,而禪修是透過實踐而領悟,此兩者不太一樣。你聽課之後就變成一種知識,跟你實際去領悟的落差是很大的。所以你聽到很多同學在分享他們參加禪修時如何感動,你聽是聽,但是你不能夠領會。
一樣的道理,我告訴你心跟大腦到底有什麼差別,我縱使講一年甚至好幾年,你也沒有辦法懂,除非你現在就去做。什麼叫用生命去過人生?你去做一遍不就得了嗎?這樣,你馬上就會懂。就好像有同學心得分享時談到「用心生活」,這四個字到底誰會懂?誰能夠用心生活誰就懂。坦白地講,只有開悟的人才會用心生活,其他的人都沒有能力。
難道只有參加禪修時你才有機會練習,平常你就沒有機會練習了嗎?原則上,這個機會是要你自己創造的。事實上,生活就是一種練習。很多同學不知道如何在生活當中練習禪修,因為他不明白生活就是修行,離開生活根本沒有修行可言。禪修雖然很好,但是你不可以期待禪修。而是你在禪修的幾天當中,你終於懂了:「我在行住坐臥,動靜語默,日常生活當中,我都知道怎麼修行了。」但是有時候你又會遺忘。比如,參加過禪修的同學,過了一周、兩週、三週之後,會對禪修越來越生疏。什麼叫熟練?熟練就是要將之變成一種生活,而非:「我現在修一下什麼叫用心生活,我再復習一下,看一下筆記。」呼吸還要看筆記嗎?就是要時時都能夠做到,你才能真正明白。
聞後思惟:你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