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一個心清凈的人,想法必然清凈;一個心不清凈的人,想法必然就複雜。故六祖曰:「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你是否常常思量如何行善,如何幫助別人?」應該很少。你大部分時間想的都是自己的問題,不習慣思量如何行善。為什麼我們會起善念、惡念?為什麼起善念的時候這麼短,而起惡念的時候這麼長、頻率這麼多?因為你已經習慣想那一邊,你不習慣想這一邊。即,你習慣為自己著想,不習慣為別人著想;你習慣做惡事,不習慣做善事。所謂惡事,不是指傷害別人而已,傷害自己就是很大的惡事。同理,最善的事莫過於讓自己清凈。但是,你思量過如何讓自己的心清淨,無心事、無掛礙嗎?學佛首先當學習放下、再放下,悟道之後學習提起、再提起,到最後,放下和提起就會打成一片。你要放下你心中的這些惡事,提起一切的善行。
你以為自己懂行善止惡,只是做不到而已。可是,你為什麼常常往壞的地方想呢?為什麼不往好的地方想呢?比如,你為什麼要賴床?賴床的人有沒有在睡覺?他躺在床上想什麼?你為什麼要往壞的想?因為現實的人生不能滿足你,很多事情你不敢做,你透過幻想來滿足自己的內在。我們的內在有這樣的機制:一種是往好的想以滿足自己,一種是往壞的想把罪過推給別人:「就是因為你那樣,我才這樣。」「就是因為你對我不好,我才不煮飯給你吃。」你打坐可以思維:「為什麼我沒有力量往好的想?」因為你不太相信自己,縱使往好的想,你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甚至認為自己是個沒有恆心的人。我們的潛意識之所以糟糕,是因為否認自己也否認別人,故常常容易生起「惡」,「善」的力量生不起來。
記得我上小學時,學校推廣「日行一善」。我當時是小學生,聽老師講解,我覺得很簡單,因為老師說:「你只要看到地上有紙屑,揀起來,就是日行一善。」但是你們有沒有日行一善?你們沒有做到。否則,我們來推行一個叫「日行一惡」的活動。你們不要笑,日行一惡很困難,因為你日行不止一惡,因為你超過,你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太可怕了。
大家何不善用其心!你為什麼要把心用在思量惡的去造惡事呢?你為什麼不把你的心去思量善的去做善行呢?你問:「師父,我又沒有參加公益團體,我怎麼做善事?」你要隨時生善蠻簡單的,你願意振作起來看佛經,看一本經就是善。或者,從小學生的概念做起,揀一張紙屑算行一善,這樣也很不錯,慢慢恢復你那個很單純的想法。你開車,在路上看到大石頭會停車下搬開嗎?開車看到路中間有一個坑會停下來做一個標記嗎?
你不要說:「知道,但做不到。」請大家謹言慎行,講話不要這麼草率、輕浮,君子不重則不威,故學則不固。很多東西要去思考,要去想:「我為什麼要起惡思?我為什麼不起善思?」請你靜靜思維,找出答案,不要放任自己一成不變。懂得思維才有智慧,否則你的智慧從哪裡來?學,就要問,問後就要思,思後才能分辨,之後才能力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修行的次第。學而不思則罔,你不思考,這樣學不是很惘然嗎?這個問題留給你,想清楚,你就會改變。否則,其實你並非想不清楚,而是放任自己懈怠,懶得去想。哪一個人是生而知之者?除了六祖以外,幾乎都是學而知之者。
聞後思惟:你願意透過學習而行善止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