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17 八月 2021 20:00

暢談六祖壇經(738)慈悲化身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

  「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這一段指的是人,是我們自己本身。前面所講的空間,在佛學中稱為依報,即我們依賴這個環境生存。此處所講的則叫正報,即:你可以變成像龍蛇一般毒害別人,亦可以變化成一位菩薩。正報看自己,你想做怎麼樣的人,由自己決定,這也叫做千百億化身。我觀察很多人很會化身,他對外面的人很好,像菩薩,回到家就變成龍蛇。還有一種人,出外是龍蛇,回家是孝子,又是慈父,又是好先生。我看過黑社會老大,他也是「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他很孝順父母,對兄弟很注重義氣,但是沒有智慧。

  有一個社會事件:有一個母親,她的獨子被一個年輕人殺害,對方判處了十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按理講,那位母親應該恨那位孩子。但是,她突然轉一個念頭:「我已經失掉一個孩子,我何不視那個殺我孩子的孩子為我的孩子呢?這樣我就沒有失掉我的孩子。」那位母親很偉大,她長時間去看望那個孩子,將之視同己出。大家針對這件事情喜歡評論,或談對錯。其實,不管講以德報德或以怨報德,這些理論沒有用,有用的是:「如果你快樂就好。」

  你談太多的道理,你只要自己不快樂,那就是沒有用。你能講出這樣的想法,而實際上就是如此在過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實用。你失去一個孩子,現在變成你還繼續擁有一個孩子。事實上那個殺人兇手也被她感化了,所以那位母親雖然失去一個孩子,卻真的得到了一個孩子。這對於那個母親、那個殺人兇手和社會都是有正面的作用的。

  我教書教那麼久,不太喜歡講理論,因為我知道那是陷阱。從今天起問你自己,你是行者還是學者。你要當一個行者,一個修行人,一個落實於生活的人。既然如此,請直接講出你是怎樣過生活、過人生的,你這樣進步才會快。你講不出來,就代表這個理論沒有讓你受益,或你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人。

  你對人的態度是如何呢?你可以像阿修羅,也可以像菩薩。你為什麼不以菩薩的心態對待他?為什麼要以阿修羅的心態來對待他呢?其實世間沒有一個人有資格批評另外一個人,因為以多生累劫的因緣來講,大家都很平等,每個人都有過錯。縱使是佛,縱使是耶穌基督,他們不是批評眾生,而是悲憫、鼓勵眾生。對待所有的人,我們當悲憫、鼓勵他,一定要給他一條路。但是凡夫卻提出批評,不給建議;凡夫斬斷別人後路,不給別人一個方向。

  有時候我們看看自己,人生一路走來,常常可能對人做出某些傷害的事情,絕大部分都來自語言。你會認為:「難道他做錯事不能批評嗎?」那你做錯事,我可以批評嗎?你一定會講:「可以。」但是,如果我批評你,你批評我,對這個社會有益處嗎?不是你做錯事我就要指責你,而是怎麼樣會更好。

  「智慧化為上界,」即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愚癡化為下方;」即是六凡,就是六道的眾生。關鍵在於你到底有沒有智慧,你要透過學習,否則你怎麼開啟你的智慧呢?你怎麼知道什麼叫正見?什麼叫邪知邪見呢?你怎麼知道什麼真,什麼叫假?


聞後思惟:如何化身為慈悲呢?

閱讀 475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