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17 八月 2021 20:54

暢談六祖壇經(740)生起覺悟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你當察覺到你的「自性變化甚多,」你不要自卑,你要多學習。既然是無常,我不管你過去是什麼人,只管你現在是什麼。但是,「迷人不能」透過反「省」來察「覺。」你要靜靜反省自己:「啊!原來都是我的錯。」你還要繼續想:「既然是我的錯,我如何改?」你每天都好好思維,就會從迷人變成覺者。

  有人會問:「自性不是不生不滅,不是如如不動嗎?六祖為什麼說自性變化甚多?」你沒有看到自性的體、相、用。自性是變化多端的,自性中起情緒,起善惡念;自性中起惡心,也起大慈心。自性不是不動,不是一攤死水。一般人有看到,他看到人是善變、情緒的動物,但體、相、用都沒有全部看到,都只單看一點,而看不到全面,就如同我們看茶杯只看到一面,而無法完全看到它一樣。

  佛常作一個譬喻,說世界就像他手中的果子,即他能全面看清楚。你有全面看清楚你自己嗎?你可以瞭解你自己了嗎?你不關心你自己,你關心誰?你都關心你先生、你的孩子或你的父母嗎?還是關心我?你覺得關心自己是自私還是自覺?你以為關心別人是大悲還是愚癡?人永遠活在一種徹底的錯覺。我們最愛的是自己,我們最恨的是自己,我們最不瞭解的也是自己。

  你能一下子頓悟最好,否則你就漸漸瞭解自己,這樣也不錯,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剝。你對自己不要閃閃躲躲,面對自己沒有道德的問題,只有敢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你應該一層一層,更直接了當去瞭解自己。最究竟是性本如空,因為剝洋蔥剝到最後,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剝。

  「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叫一念之間,繞回來不就好了嗎?當你在傷害自己時,請你對自己生起一念善念,不要再傷害你自己;當你在傷害別人時,請你生起一念善念,不要再無情逼迫別人。相罵一定沒有好話,更直接了當地說,即你只要一生氣都沒有好話,你只要一有情緒,你的身口意都會造業。我只勸你,你在跟別人相處時,切勿咄咄逼人,切勿把別人罵到一無是處。

  你無法一時改變,但請你生起你的覺悟,不要把事情惡化。一般人處理事情不是如俗語所言:「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而是:「無事化有事,小事化大事,大事化成不可挽回的事。」我們對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樣,我們為什麼要把事情弄到不可收拾呢?我們為什麼要把話講絕,講到從此一刀兩斷呢?我們為什麼要否認一個人,否認到他豬狗不如呢?我們為什麼要恨一個人,恨到這一輩子甚至生生世世都不可能原諒他呢?

  你雖然不能讓一件事情由不好的化成好的,你至少也要讓它停止惡化。就像一個人得到癌症,雖然不能讓癌症徹底消除,但至少能讓它停止惡化。六祖所講的,你都聽得懂,只是你遇到事情,習氣一般都停不住,都不聽你的話。習氣有兩個能管得住:一個就是要有徹徹底底的正知正見;一個就是要徹徹底底透過修行。你平常要多練習。

  何謂千百億化身?你有多重的、複雜的角色,就是千百億。你並非只是單純為人父親、母親,或為人子女,你的角色很複雜。你要認清楚你的角色,你在什麼時機要扮好你的角色。你在扮演那些角色時,你扮演得好嗎?扮演得好不好就叫化身。你可以變成一個好的父母,也可以變成一個不好的父母;你可以變成一個嚴格的父母,也可以變成一個放縱的父母;你可以變成一個有智慧的父母,也可以變成一個愚癡的父母。你要常記在心中,看你是化身佛還是化身魔。


聞後思惟:如何一念生善?

閱讀 508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