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一, 30 八月 2021 20:42

暢談六祖壇經(755)何勤遠來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六祖大「師」對在會的大眾「言」道「:善知識!」經典「總須誦取,」而重點在於「依此修行,」經典不是拿來讓你讀,或讓你翻譯的,你應該去力行才有用。你們何不「於此言下見性,」這樣才直接了當。你們一直認為你們好像還有很多時間,這樣的概念是很危險的。你們一直都覺得,如果你們在上課聽不懂,可以回去再慢慢聽,其實這也是陷阱。

  祖師開示完,或者課講完,就結束了。你如果言下不能領悟,縱使話講得再多,你也還是不能領悟。若是如此,「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你們常常來,或從遠地方來,也是沒有意義的。就像有的同學,常常喜歡跟師父在一起。你們能夠明白我的心意,才是真正跟我在一起。否則,雖然天天跟我在一起,事實上我們心的距離是很遙遠的,因為你並沒有依教奉行,因為你並不瞭解真理。一樣的道理,雖然你每天在拜佛,但是你跟佛卻是很遠的,因為你不明白佛的心。你要明白真正的道理,而非一天到晚想跟老師或師父在一起。你若能夠依他的話去修行,就是真正地跟他在一起。如果你不能夠領悟他要告訴你的道理,縱使你和他每天都面對面,或是你千里迢迢來找他,都沒有意義。就好像,有很多同學從臺北專程過來看望我,和我聊完天之後,他們跟我說:「師父,我有禮物供養您!」我要你們的禮物幹什麼?你們為什麼而來才是重點。你們如果能夠明白《六祖壇經》,就「珍重好去!」

  現場的「一」群聽「眾」聽「聞」了六祖大師開示的妙「法」之後「,靡不開悟,」幾乎沒有一個人不開悟的。如果你恨自己生不逢時,認為:「我為什麼不生在六祖那個時候呢?」那你又錯了。你錯在哪裡?你現在讀《六祖壇經》,《六祖壇經》還不是如同六祖?這一本經,與當時開示的意思還不是一樣?你若不悟,就要去自我檢討。你為什麼不悟?就是因為你沒有「歡喜奉行。」我看你們下課都很歡喜,但你們是歡喜下課,而非:「我悟到了什麼,我從今就按照這樣來修行。」你們回去之後,從此要不要用善念過人生呢?你們是否依此而力行,下個月來上課,我一看到你的臉就知道了,你是騙不了人的。如果你一個月都很善良,你的臉一定會變得和現在不一樣。我看你們都心事重重,善良的人是沒有心事的,你們的心就是不善良才有心事。從此以後,希望大家以善良的心,歡歡喜喜地過人生。

聞後思惟:你能否真正懂得師父的心意呢?

閱讀 448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