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如流水,流水不會停,心念的運作也不會停。修行不是叫自己的心停住,而是知道心,對所有的因緣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如何面對、運作,僅此而已,而非停留在哪裡。但是,你們修行的方式,一般都是故意要停住。比如,要注意你的呼吸,你的心就會儘量停在呼吸;要注意一句佛號,你的心就會儘量停在一句佛號。這種修行的方式,講穿了,就是以一種妄念的方式來治一個妄念而已。叫你不起妄,你做不到,才創造一個妄,讓你以妄治妄。但是禪宗不是這種方法,而是要讓你明白而已。就像印宗法師問六祖,五祖大師是如何教他的,六祖答曰:「不論禪定解脫。」禪定解脫即我心上所講的那些方法,就是戒定慧、聞思修。六祖說:「五祖沒有這樣教我,他只是要我見性而已。」見性即是明白。
你現在還有心事嗎?我上課會不斷地問你,只是確認你是否能瞭解我講的概念。你若瞭解,讀《金剛經》就很容易懂。《金剛經》就是重複一直問須菩提問題,以確認他是否懂那些概念。為什麼沒有心事?因為它對於我而言已經不存在了,我還有什麼事呢?但是你說:「師父,我還有心事。」那它就存在。你還有事情沒有解決?是不是要解決?你今天還沒有吃晚飯,那昨天有沒有吃晚飯?昨天的晚飯在哪裡?沒有了?那今天晚上要不要吃晚飯?你說:「師父,我昨天的事情還沒有解決,所以那個事情就一直折磨著我。」我已經跟你講過了,你昨天吃晚飯是一種折磨嗎?如果你當乞丐,為了吃晚飯要向人家叩頭:「大爺,大爺,請賞我一碗白飯。」但是那個事情也已經過去了,只是今天晚上,晚飯時間到了之後,你依舊要去向人家懇求:「大爺,大爺,再賞我一碗白飯好不好?」
你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現在又來了,不是跟你今天吃晚飯的意思一樣嗎?你只是當下隨那個因緣,去處理這件事情,無論這件事情是已經處理完還是沒有處理完。你活著,每天就是要隨著因緣去處理很多的事而已。但是你會覺得,那個事情處理完了之後,好像就沒有心事了;但如果沒有處理,那件事情就好像會放在心上。然而,有處理還是沒有處理,反正你活著,每天都是要處理。你不要以為處理完了就沒有事了。你每天都要活著,所以每天都有不同的因緣面對著你,就像你每天吃三餐這麼樣的平常。你不要以為這件事情處理完了之後很高興,或一件事情沒有處理完就很痛苦,睡不著。你今天處理完了,明天依舊還是要處理事情,所以你要看著當下的因緣。
你的心可以保持像六祖所講的「前念不生」嗎?你沒有辦法,但是事實上心是這種狀態。你沒有辦法就叫妄想,即:它不是事實,你硬生生去創造一個事實。就像有同學說:「我不創造煩惱,那別人創造一個煩惱來。」你不要這麼說,煩惱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你創造的。我舉個例子給你聽,現在有個人你很討厭,當他進來上課時,你看到他就很煩惱。你說:「那個煩惱進來了。」這樣說對嗎?是你自己生起煩惱。你會說:「師父,我現在有煩惱怎麼辦?如何斷煩惱?」煩惱不用斷,因為本來就沒有煩惱。你說:「師父,我還沒有開悟怎麼辦?」你不用急著開悟,因為你本來就是一個開悟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菩提不用求,因為你本來就具足;煩惱不用斷,因為煩惱本來就沒有。
聞後思惟:如何做事情而心不起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