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大家都一樣,人性都是貪生怕死,都有自己的弱點,稱為人性的弱點。人性都是從自私自利的角度出發的,因為人性都是為了讓自己存在,都以自己存在為第一優先概念,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每個人不但長相不一樣,連個性都不一樣,所以你對待每個人的方式不可以一樣,你教育的方式不可能一樣,所以才需要因材施教。每個人因緣條件不同,這些因緣條件包括過去的經驗、背景、學歷和多生累劫所培養的一切。假如你沒有很高的智慧,你根本沒有辦法教化別人。身為父母,光是教家裡的孩子就教不來,自己生的都不能瞭解他們的差別性,沒有辦法對症下藥。
人性大同小異,但你不可以只瞭解個性而不瞭解人性,也不能只瞭解人性不瞭解個性。我以前教《易經》時,跟同學講過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你們要在同中求異,接著你們要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人性是一樣的,但個性是不一樣的;異中求同,雖然每個人個性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人性的弱點是一致的。如果你懂這八個字,你會用,你就有很高的智慧。
一切現象畢竟空寂,一切現象的本質就是空。所謂人性的總相,即人性是一樣的。每個人的人性還是有惻隱之心的,「人之初性本善」,縱使壞人亦如此。《法華經》曰:「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平等」。
作一個總結、歸納:說人性也好,說個性也好,此兩者根本不可以拆開,它是從佛性展現出來的,故眾生是平等的,人人皆有佛性。我以此三性來告訴你這三種智、三種眼、三種層次。以人性來說,人的內在,在他還未覺悟時都是一樣的。你談事情,要直接了當把握當下,在你生命中,對和你最接近的人先談,這個人就是你自己。你要去應用,就要從你的家裡去應用,這樣你才能去展現。佛已經成就這三種智慧,而我們只停留在個人的看法,每個人看這個世間都不一樣,這個世界當然很亂,當然不太相和,故世界的紛爭、戰亂不能停止。
如果你這三智一個也沒有辦法做到,你可以先學習觀無常。你就不要執著,因為世間都是無常,你要執著也執著不來,你要抓它也抓不住,你要留它也留不下來。這不是勉強,而只是事實。我在山上,只遇到一次金光黨。他們兩個人告訴我,他們從金門到臺灣來做挖土機,結果不小心挖到黃金。他們說,他們看到我這個師父慈悲,便要私底下跟我換。我當然不會起心動念,並非我有境界,並非我沒有貪心,而是我一看就知道那不是黃金。你叫我貪心,我怎麼貪?你叫我執著,我也執著不來。你要做,也要做得像一點,你要編故事也要編得好聽一點。故事編得不符合邏輯,冒牌的黃金做得也不像。並非我是高手,不是我有智慧,而是那些人愚昧。這就是,如果我清楚看到這個東西是無常的,我幹嗎要執著?你不可以強迫別人修行,也不要強迫別人放下,道理不懂,怎麼修行?道理如果懂了,叫你執著,你也執著不來。你懂了,你的內心世界自然就變了。
講三個智慧,是不得已才這樣講的,其實就只有一個:心。知見就是你的心,正知正見還是離不開你的心。佛之知見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禪心。
聞後思惟: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你能從哪一種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