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日, 24 十月 2021 14:06

暢談六祖壇經(837)人生本苦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我先從「苦」字開始談。說到這個字,每個人的腦袋一定有喜歡和不喜歡的概念。很多人都很不喜歡苦,包括很多學佛的人。如果你不喜歡聽苦,我會跟你講問題。苦就是問題,它就是一個瓶頸。它既是問題,也是瓶頸。我是用你喜歡的概念講給你聽,因為一般人喜歡聽到問題。你跟一般人聊天時,不需要談到苦,你要講:「不論是任何時間、時刻,無論你做任何事情,無論家庭、工作、感情、婚姻、人際關係,你對生命的疑惑,哪一個層面你不會遇到問題?」人們不會否認這個事實。我再從學佛的角度來講。你們之所以學佛,就是因為有苦。如果你還討厭苦,那你就是在逃避你的人生。學完佛後,你應該去度眾生。眾生假如沒有苦,還需要你度嗎?那你承認苦了嗎?

  苦是一個很普遍的事實。假如沒有苦的開始,佛法根本不用談。釋迦牟尼佛當時出家,就是因為他看到眾生的苦,從而觸動了他的心。你沒有看到苦,就代表你還沒有開始覺醒。你不要說:「苦是四聖諦,四聖諦是聲聞法。」這樣說,對佛經不公平。《金剛經》分明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是你自己內心產生分別。那天,我跟一個人談,我說:「什麼叫菩薩?」他說:「自己知道之後,自己解脫了,也願意幫助別人解脫,就叫菩薩。」有一些南傳的修行者,像阿姜查,他是個解脫的人,他也在教化眾生,那你說他是聲聞道還是菩薩道?真理就是真理,問題在於你自己心量的大小,心量大你就是菩薩,心量小你就是二乘人。六祖分明說佛法是不二之法,你不要產生二法,不要產生大小的對待,否則你只是自我障礙。

  以前在家時,我也常常到一些單位做諮商輔導的工作。假如沒有苦,我做什麼諮商?我談什麼輔導?假如一個人在他的人生沒有察覺到問題,他以後一定不會成功。但是,大部分的人都看不到問題。比如,有一個人在上班,回來卻告訴你:「這個老闆很奇怪,他看我不順眼,他一天到晚在找我麻煩。」他看到老闆的問題,而非看到自己的問題。他這麼說並不正確,但是很多人都這麼想,都認為老闆有問題。同理,比如你們來上《壇經》,上完後,說:「這個師父不會教。要不,我怎麼沒有感覺?我也沒有改變。」你在工作、學習、修行、感情上發生了什麼問題?你要覺醒,不管是世間法還是佛法,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發生什麼事情。否則,這個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

  你們看《壇經》為什麼看不懂呢?鐘不敲不響,人不問不答。你問,我就答。你不問是你的問題,你問了我不答,就是我的罪過。你看《壇經》之所以看不懂,因為你是在看《壇經》。真理就在日常生活,你照鏡子的目的,應該不是看鏡——而是看你。同理,你看經典的目的不是為了研究文字、經典,而是看你自己。你不能受用,就像一個人照鏡子,他研究了鏡子老半天,卻沒有洗臉。他已經是灰頭土臉了,他也不知道。香蕉吃下去,假如還是香蕉,一定是消化不良。看了佛經之後,只會講佛的話,這種人一定不懂,因為他是消化不良,他的腦袋就像錄音帶,他看到別人,就把錄音帶再播出去。你要轉換不同的語言,讓不同的人都受用,這叫「應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這樣你就是觀世音菩薩了。

聞後思惟:談談你對苦的體會?

閱讀 537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