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三, 03 十一月 2021 15:27

暢談六祖壇經(855)自我追問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我跟你們談的,都不是我看書而來的。我談的就是我的心,而有的同學卻以為:「師父上課罵就是在罵我。」我沒有指桑駡槐,因為每個人的心都不一樣。我的書看得不多,但是我常常看我的心。你要知道如何回歸心,但是不要太依賴別人。找答案要往內心找,不需要去問任何人。

  當然,並非每一件事情都不需要去問。關於法義的部分,你可以請教同參道友或善知識。你內心的問題不需要問別人,你只要靜靜地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像我年輕的時候,半夜起來會常常很恐懼,做夢時常常夢到戰爭的事。我不會去管我的夢,但我會去管我的恐懼:「為什麼我半夜起來會生起恐懼的感覺呢?」類似的問題,我不會去找經典,也無須問別人,我會問我自己。即:我是害怕天黑還是鬼呢?還是:我在害怕有什麼樣的力量?還是:我就只有習慣性害怕呢?

  同理,比如,你動不動就生氣,你要問你自己,你到底在氣什麼。你問一般人,問到最後,他會告訴你一個答案,說他在氣他自己。但是,這樣還沒有完,這才是剛開始。你在氣你自己什麼?當你罵孩子,或規勸朋友時,你很氣你自己就不是那種人。你叫孩子好好讀書,你自己不好好讀書;你規勸朋友上進,你自己不進去;你規勸別人放下,你自己放不下。你為什麼偏偏叫別人成為那種人呢?因為你可以彌補自己的過失:「我自己做得不好,你們不要跟我一樣。」

  面對一個問題,你當深入再深入。很多人沒有這種思維下去的能力,他都是跳開。思維下去就是正思維,你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不習慣。你沒有重複做,因為你不相信你自己,你的潛意識也在放任自己。但你卻偏要去管別人,希望別人能很嚴謹對待他自己。所以,你永遠處於矛盾中,化不開。

  當你找到了一個缺點,你就當將這個缺點一個一個角度,回去這樣練習。你如何將你嗔恨的心漸漸淡化,最後永不再起呢?你要專門看你的嗔心,以嗔心的角度去找因和緣。果即「我有嗔心」。你在看嗔心時,你最氣的是什麼?全世界都可以不認同你,就只有你先生不可以不認同你;全世界都可以懷疑你,就只有你太太不能懷疑你。透過你很生氣的角度,你可以很清楚看到,你氣別人不認同、不接受、不尊重你,你氣別人對你不信任、不放心。最後會得到一個答案:你多麼希望被尊重。問題是,身邊的人偏偏不尊重你,而且還問你:「你憑什麼讓我尊重?你做什麼事讓我尊重?」你更氣。

  你要把你憤怒的原因一項一項找出來。有一個老師,月考時就把他的課題泄題,學生每次都考一百分。老師本身沒有能力,學生怎麼會有能力呢?你當過學生,學生時代,你就是希望老師能跟你講一下。畢業之後,你的內在還是跟小時候一樣,還是希望我泄題。我已經告訴你們好幾個答案了,但是它還有很多很多因素。我不告訴你,你自己回家去看,看到最後一定會得到一個答案。說理雖萬般,歸納起來就只有一個道理。最終的答案還是一個問題,只是迷和悟而已,就看你悟到什麼。你思考到最後,根本氣不起來,因為沒有什麼好氣的。


聞後思惟:你是否有深入思維的習慣?

閱讀 540 次數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