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五, 19 十一月 2021 20:19

暢談六祖壇經(867)離開三界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我們所處的環境,在佛學中稱為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我們是在欲界,因為我們有欲望,故停留在這個環境、這個空間。因果善惡,沒有人懲罰你,一切都是你自己決定的。比如,拿一顆石頭往池塘裡丟,它自然會沉下去。是不是水鬼把它拉下來?不是水鬼,是因為石頭本身重。你丟一根羽毛,它就飄在上面,是不是天神把它拉上來?是它自己輕。如何離開欲界?只要沒有欲望就離開了!這太科學了,所以最現實莫過是佛法。世間法才是人情世故,佛法不講人情世故。重者下沉,輕者上升,是自作自受的問題。

  佛鼓勵我們離開這三界。怎麼離開?坦白講,沒有什麼離不離開的問題。但是,我們還是要先講離開,因為那是程度的問題。所謂離開,是你認為有一個東西才有;如果你知道一切本來都是幻化,就無所謂離不離開。

  先以離開的角度來講。佛很慈悲地說三界就如同火宅,但是你讀佛法為什麼沒有用?「三界如火宅,世尊是說三界就好像一幢火燒的房子。」你這樣讀會有感覺嗎?就像我們在上課,你能感覺到我們正處於火災現場嗎?你說:「沒有,我覺得冷氣挺冷的。」你的覺知真是有夠愚鈍的。你不但不覺得我們所處的空間是火宅,你還覺得它是皇宮,怎麼趕你都趕不走,所以你才會生死輪迴,永遠在這裡輪迴。
眾生有一個觀念,想離開痛苦,到快樂的地方。佛知道眾生有這樣的心態,他才會講這裡很苦,就像地獄,就像火宅,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針對眾生,佛說:「這個世間很苦,你們要趕快離開。」佛越說,越讓你覺得苦,讓你生起離開的心。你要離開就要修行,修行的方式就是滅苦,滅苦才能得樂,這是對二乘人的教法。

  你不要小看這樣的教法,它是相當有用的。這個概念你懂,從此之後,你跟所有的人講都通,這對有否學佛的人都適用。學佛的人有問題、心事、罣礙、煩惱,沒有學佛的,一樣會遇到瓶頸、遇到問題。佛形容三界如火宅,房子已經著火了,你要趕快離開,趕快逃出去。問題是,著火的房子裡有孩子。我們就像孩子,不知道火災的危險,還在房子裡玩。假設你是幼稚園的老師,幼稚園起火了,你怎麼引導小孩子出去呢?你們不要小看佛法,這個問題有可能發生在現實人生,你們有沒有智慧把小孩子救出來?大長者本來就知道小孩子喜歡什麼,所以當發生火災時,就跟他們講:「你們趕快出來,外面有很多你們喜歡的車,這些車子多漂亮多好!」孩子一聽到就沖出來,就是用誘導的方式讓他們出來。

  「這裡是五濁惡世,你們要好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要不要衝出來?不情不願,說:「這個世間也不錯。」學了佛法之後說:「自心淨土啊!我這兒也是淨土。」你講得都對,佛經本來就是這麼說,你要聽真話這叫真實義,真實義是本來就沒有生死。如果你問我:「師父,如何解脫生死?」我就說:「本來就沒有生死,哪有什麼解不解脫的?」但是,你要開悟,這句話對你才是一百分。否則,你一定生生世世輪迴生死,因為你沒有「本來沒有生死」的功夫。話是不衝突的,但你沒有那個程度,所以才叫你趕快沖出來,或好好往生極樂世界。有的人不要出來,如果他有功夫當然可以。如果他是消防人員,房子著火了,我們從房子裡沖出來,消防人員卻沖進去。

  我這麼講,並非鼓勵你修什麼宗,而是要你老實面對自己。不會修要承認,趕緊修你會修的。如果你會修,怎麼修都好,否則你就是騙自己。這些孩子沖出去看到外面有很多車,但那並非羊車、鹿車、牛車,而是每一輛都是大白牛車,那就是佛性。六祖即:你們每個人都不知道你們本來就是佛,本來就具足佛性。六祖講得很徹底,事實上也不需要門外覓三車,這只是一個方便的說法。告訴你外面有哪一輛車,其實你本來就坐在這輛車上,不需要跑到外面去。

聞後思惟:你有漸漸離開自己的欲望嗎?

閱讀 487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