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你:「你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你說你是快樂的,沒有人會相信。你說你是痛苦的,你本來就是痛苦的,但是你要想辦法。所以,你學佛,想要離苦得樂。這四個字不是錯,但問題是,你常常把它用錯。比如:「我身體很不好,很苦,所以我要趕緊把它治好,讓我離苦得樂。」這樣是不對的。一般人的潛意識會貪圖樂。你看看你的內在,你是極力想要擺脫苦。這是不對的。
何謂無常?這個世間本來就不圓滿。用這句話就可以解釋無常,跟你以前無常的概念又不太一樣。你再怎麼追求,世間也不會因此而變成圓滿。就像你再怎麼修行,你還是要死亡,沒有一個人可以擺脫。但是,你的內在一直想要擺脫苦。你表面上在修行,其實你是凡夫,你的想法跟一般人一模一樣。一般人,凡是他認為痛苦的,他都不要,這不是凡夫是什麼?這豈是修行人?修行人不是要擺脫苦,而是他知道苦,接著他能克服這些苦,最後他才能超越苦。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中人。」每一個成道者,一定都是能刻苦耐勞的人,即:他經得起挫折、苦難。放諸四海皆是這樣的人。唯有弱者、凡夫才經不起挫折、考驗,害怕面臨的痛苦,所以任何苦來,他都選擇逃避。
佛法中講的苦是一種事實。既然它是一種事實,就是一種因緣。當這個因緣來了,你怎麼面對而超越,跟所謂消不消極沒有什麼關係。比如,有人說:「修行要苦行。」有的人講:「不對,修行要不苦不樂。」所謂修行要苦行,並非指一天你只吃一餐,或你要穿得破破爛爛的,沒有那麼狹隘。所謂苦行,是指你經得起歷練,而非整天坐在太陽底下。
苦是很廣義的。身心世界都會帶給你苦,因為它都是無常、變化的。如果你不懂無常就是苦,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你只要回家打坐坐著之後,無常就是一種變化,它馬上就會變化。變化的過程你會感覺到,隨之而來就會帶來苦,你的身體就開始在受苦。當你過關之後你會樂,但樂到一定的程度,它又會苦。當你突破身體的障礙之後,你的身體會產生喜,你也不用太高興,喜到最後又消失了,你就會產生憂。你不要想要這邊,而急於想擺脫另一邊,這叫落一邊。你不希望它發生,你也一廂情願。
光是你身體的健康跟病痛,你的內在就很掙扎,你一直不願意接受病痛。你不要用你未來的歲月一直在治病。有的人退休之後就開始醫病,醫到死為止。這是你退休的人生嗎?我再講一個更好笑的話。年輕的時候,你是用你的健康去追求財富;等到年老的時候,把追求來的財富要換回之前的健康,你不是白忙一場?我這樣的形容,你不覺得很好笑嗎?你說:「早知道就保持以前的健康就好了。」繞了一圈,繞來繞去,你在幹嗎?我不是叫你不要去治病,而是告訴你:你生病了,該看醫生就看醫生,該吃藥就吃藥,該運動就運動,其它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一天到晚心擺在想要把病治好,否則是沒有意義的。
病人有幾種狀態,大部分的人都活在一種狀態:譬如,失去一條腿,想盡辦法要恢復兩條腿;從小眼睛就看不到,所以一心一意想要治好雙眼。我奉勸各位一句話,當你一心一意,經過吃苦耐勞,經過各種挫折之後,有一天你終於把雙眼治好之後,說不定你會感歎說:「不如不要看這個世間這麼醜陋。」我講的概念是,你身體病了,你所有的重點就只有擺在把病治好,結果你掉入要把病治好的陷阱。那一邊叫健康,這一邊叫生病。帶入公式,你馬上知道,你一直想要一個,排斥另一個,這是不對的。
聞後思惟:你是否一直在逃避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