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問題就好像是芝麻綠豆。如果你只看到你家的問題,那些問題就很大,那你的煩惱比恒河沙還要多。你們來聽《壇經》,你們的心態不一樣,有的人是想解決他現在所面臨的問題。然而,你的問題是永遠都解決不完的。你的問題不是現在的問題,現在的問題解決完之後,你馬上又創造一大堆的問題,我看你怎麼解決。你進來聽課,跟你講真話是我的責任。我不能安慰你:「不要吵了,解決就好了。」那是騙三歲小孩子。外面的課可以談某些問題,但它沒有辦法徹底解決你的問題。
如果一個事情解決完,後面還有事情,這種東西我不要學。比如,你跟小孩子關係不好,你要上親子的課;接著,你跟你先生關係不好,你要去上夫妻溝通的課;接著,你跟你上司關係不太好,你應該去上一些溝通技巧的課;接著,你買股票不賺錢,你應該上一些投資理財的課;你錢賺到了,但是你身體不好,接著你應該去上一些養生的課。有的人一輩子很認真、好學,但是他學到的都是皮毛、枝葉,他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問題。
學佛,我們要談的就是你生命真正的問題。你若不懂你的生命,你就是無知的,佛家稱之為無明,你會糊糊塗塗、憂悲苦惱的過一輩子。你的眼光不要這麼短視,說:「師父,你不要教那麼遠,我們家發生什麼問題,你就為我們教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你要記住,天可以包地,但地不可以包天。生命的問題你懂了,所有的問題都一筆勾銷,你就可以丟掉了。而非一件一件來,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如此反復、繁瑣。
過去你是什麼心態,先擺一邊。從此時此刻開始,請你認真聽我講這個事情,你不要覺得事不關己,不要覺得這太難了,你做不到。不是你做不做得到,而是你知不知道的問題。《壇經》講的迷悟之間,即迷和悟而已。悟,就可以一筆勾銷;迷,苦不堪言,生生世世,死後問題還是存在的,因為死到哪裡去都是你的問題。死後是什麼狀態就是你的問題,因為你不知道,你無知,或你用猜的。就像一個羅盤,六道輪迴有六格,你就丟一個銅幣下去,它一直轉,會轉到哪一格,你就猜:「我雖然不能上極樂世界,我應該可以投胎做人,因為我這一輩子是好人。」那都是你自己想的。念佛念得很認真的也在猜想:「我應該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講不出確定,這叫不清不楚。
消業障即改變你的身口意。你要看經典和請教善知識,還要思維,確定你是否懂了。真的懂了,你的觀念就改變了,接著你的言行也改變了。身口意改變了,你的生命、周遭的人對你的態度也改變。而且,不是解決一個問題。你們不是看到那些問題,就像:「我今天誦五百部《地藏經》目的,最主要就是讓病好起來。」那太狹隘了。
你的病好的那一天,說不定你家住在海邊,海嘯就來了。海嘯來了,接著房子沒有了,如何才再有房子呢?應該誦哪一部經?我不是叫你不要誦經,經是佛語,你要瞭解佛的話,這才是你誦經的目的。他為什麼叫你誦《地藏經》?因為這本經告訴你:你的身口意不好,你就會造諸惡業,你就會有很多冤親債主,你就會掉入地獄受苦;只要你修正你的身口意,不要說往生之後,你當下就能離開地獄。不苦就是天堂,一苦就是地獄。身口意改變,你當下就離開地獄。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問題,既然如此,就不用解決。你講的都是事,就像孩子不聽你的話。我要解決的不是你那件事,而是我講完之後,你所有的事都解決,這樣比較不累。
聞後思惟: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