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體悟到運動場理論,因為有時候我會去運動場散步,我體悟的運動場就是法界。我曾經聽過海雲繼夢法師談過一個理論,叫撞球理論。你去運動場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運動,很清楚。有的人用走的,有的人用跑的。這個運動場有沒有終點和起點?比如,有三個人在運動,誰是第一名?誰是最後一名?沒有?那你們跑那麼快做什麼?你要不要再背個沙包呢?假如三個人在那裡面運動,那你們學佛在幹嗎?運動就是運動,難道你會去那邊交友或交對象嗎?你說不會,其實你們現在也在運動場,那你在想什麼?你能很清楚知道你在運動而不再胡思亂想嗎?
這個運動場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的生活,我們這個世間的洪流,這個世界的動作,只是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散步。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跑步,卻不知道自己在跑什麼。你在求什麼?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你在怕什麼?你在貪什麼?我問你,是因為你不知道在跑什麼。你一直認為有個終點,所以你才拚命這麼跑,拚命想要超越別人。再來,你為什麼不肯跑到別人的後面?因為你掉入了一種前後的概念。你只要跑到最後,在別人的後面,你就認為你不如人,所以你拚命想往前衝。
我告訴你第一個答案:沒有終點。那你現在在跑什麼?知道那個概念,你就不用急,不用急於想修行、做佛祖。你的心一急,你就造生死業,就永遠走不出來,永遠不知道你可以幹嗎。不知道在跑什麼的人,我們估且稱之為:他是用意識的心在過人生,我們為他安個假名,叫迷的眾生。知道生命沒有終點、也沒有起點的人,則可以慢慢散步,腳酸了也可以坐下來。但是當你腳酸的時候,你坐下來,卻有很多人跑過去,跟你說:「快,快!你沒有聽說過龜兔散步的故事嗎?」一直跟你講,講到你開始懷疑:「我這樣坐下來是不對的。」你若是肯定沒有終點、起點,別人跟你說,你是不會懷疑的。
跑的人不是精進,坐著休息的人不是懈怠。那一天,有兩位同學在交談,我在旁邊偷笑。第一個同學問:「你額頭怎麼樣了?撞到了嗎?」第二個同學回答說沒什麼,只是因為他業障深重,所以他每天拜佛一千拜,拜到發淤。第一個同學對他說:「阿彌陀佛真的要給你讚歎。」我卻問他:「你拜到印堂發黑,業障有沒有比較少?智慧有沒有比較多?」不是拜佛不對,而是你知道你在幹嗎嗎?
我早上寫過一句話:「是什麼?想什麼?值什麼?有什麼?」那個「什麼」是什麼呢?其實你並不瞭解。無論是用跑的、跳的、滾的,還是用爬的,他們都一波一波地過,只有你很悠閒地在散步。他們是用腦袋在過人生,散步的人用智慧在過人生,你說他是什麼人?他是開悟的人,還是開鎖的人?開悟的人也可以去開鎖。眾生在運動場跑,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也在運動場。運動場就是一個法界,他們開悟也是跟你在裡面,只是你不知道他是誰。
我所講的不是走路,而是內心世界。我剛才是故意用形象來跟你說。散步的人心比較悠閒,但不見得慢跑的人心就不悠閒。我現在來跟你談內心。請問,佛在哪裡?到處都是。所以心平平靜靜的人,我們估且就稱他為佛。你悟到什麼?你怎麼沒有看到你從頭到尾都是佛?如果你認同這個理論,你應當知道修行是怎麼回事。簡單地講,修行不是一直走或一直跑,其關鍵就是一種領悟。但是,每個人對這個領悟的經驗太陌生,因為他感覺到他這一輩子從來都沒有領悟過。
聞後思惟:你到底在忙碌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