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有體悟的經驗,但是為什麼你不知道?故從本身來講,你對這樣的經驗要更仔細去觀察為什麼?你悟到什麼,所以要結婚?什麼時間才會出家?你不悟,業力也沒有辦法。業力是誰創造的?自己。你的腦袋在障礙自己,這當然是業力的牽引。領悟是什麼牽引呢?領悟就不是業力。就像每個人都有業力,但問題是,我若不能變化,我就會掉入宿命論。
業力的東西是存在的。有三股力量:一股叫業力,一股叫道力,一股叫願力。你有沒有培養道力?你有沒有很深的願力?一般人說他看到業力,其實他並沒有看到,因為如果他看到了,他就會害怕業力。大家不明白道力的力量,所以才沒有辦法精進,道力也不強。
再來,大家沒有看到:「原來我跟眾生是一體的,不可以分開。」你只要看到,你願力一定起來。比如,你很虔誠,你敢不敢發願,地獄若有眾生不空,你不成佛?你敢不敢說:「盡虛空遍法界,只要有一個眾生不成佛,我就不成佛。」你沒有辦法成佛,所以亂發願也不要緊嗎?
你知道這個願力的意思嗎?你跟同學有沒有關係?拇指是你嗎?如果是你,把它剁掉,你還在那裡,而拇指在我這裡,你怎麼可以說那是你?我沒有說是身體的一部分,我說是你。手掌是你嗎?身體是你嗎?衣服是你嗎?你太太是你嗎?你父母是你嗎?那你是什麼東西?你根本不是東西。意思就是說,其實你根本沒有辦法具體說什麼是你。你不可以說你的身體是你,其實你也沒有辦法講你父母不是你,因為你的身體跟你的父母是有關係的,你的父母跟全人類是有關係的,地球跟宇宙是有關係的。
那麼,為什麼一個人不成佛,我就不成佛?那個人不成佛,就等於你不成佛。為什麼你不敢發願?「我拚死命終於離開地球表面,修這麼久終於解脫了,我還敢發那個願嗎?」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他發願要度盡所有的人是沒有負擔的;而對於沒有悟的人,則是太大的負擔,所以他不敢。
我這樣談只有一個用意,你有頓悟的經驗。如果你不能認同,我也沒辦法,這樣,你對頓悟的信心是不會建立的。你認同,那就代表你有經驗,只是你頓悟的事項不一樣。比如,你頓悟戒煙這件事情,所以你只是戒煙而已,但你應該頓悟你自己的生命,因為頓悟生命你才能解脫生死。你頓悟戒煙,就代表以後這個煙不會再傷害你,但是你戒煙不會開悟,因為你沒有頓悟到生命的狀態是什麼。戒煙跟戒酒是一樣的,只是物件不一樣。
同理,是頓悟戒煙這件事情比較大,還是頓悟生命這件事情比較大?我是故意問的,假如我有頓悟的經驗,你知道這個經驗多麼重要嗎?比如,有的人一輩子沒有談過戀愛,談戀愛這件事情對他很難,因為他沒有經驗。當你談過一次戀愛之後,接著你就有把握你這一輩子能談到第二次戀愛,你就不會覺得很困難。常常談戀愛的人,覺得談戀愛不難。一輩子都沒有愛的人,就會覺得談戀愛很難。他只要掌握住談戀愛的經驗,他就不會覺得談第二次戀愛很困難。
你只要有頓悟的經驗,現在是你的物件要變成你對你的生命頓悟。我談這個問題,就是要告訴你,你們這一輩子都有頓悟的機會,而且很大。如果你這一輩子做不到,我教你就是耽誤你。我所教的,是這一輩子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你是有機會的,你不用懷疑。但是如果你不能接受我講的概念,你頓悟是沒辦法的,因為你覺得頓悟不是那麼簡單的,或你這一輩子是不可能頓悟的。那我也恭喜你,你一定會心想事成,一定如你願。覺得會,能如你願;覺得不會,也會如你願。我講的這個概念是一種關鍵,是一種信心。但是,你應該如何頓悟你的生命,這就是轉識成智的問題。
聞後思惟:如何將對事情的體悟轉化為對生命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