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12 三月 2022 19:43

暢談六祖壇經(952)莫著外相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師曰: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

  智常禪師向六祖請教何為三乘法及最上乘法,這叫做名相。六祖大「師曰: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即:你不要掉入佛講的這些名相。這叫做語言,只不過是工具,不是讓你抓著不放的,而是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該用,它甚至可以用別的工具來取代。比如,叫你放下和放心,意思是一樣。我講放下,你聽不懂,我就講放心:「佛法之道,莫過放下;學問之道,莫過放心。」你愛聽什麼,我就講什麼給你聽。死心眼的人就轉不過來。你學佛法,常講什麼話,常講什麼名詞,就代表你的腦袋執著,你只會那些概念,抓著它不放。懂的人則是什麼時候要用就怎麼用,就怎麼轉。

  「法相」,即:他都是看到別人,說別人怎麼樣。比如:「我的丈夫對我不好;我的兒子不好;我的同事對我斤斤計較;我的老闆看我不順眼;連我家對面的小狗都對著我叫。」這就是「著外法相」。沒有修行的人為什麼會抱怨別人?因為他認為別人欺負他、阻礙他、障礙他。其實,真正欺負你的就是你自己。不是人家不尊重你,是你不尊重自己,你才會這樣哭,這樣哀。

  沒有學佛法的人苦不堪言,沒有解脫的一天,因為他從現象來看,現象一定都會欺負他。比如,你可以說電視欺負你,一看電視就和電視吵架;你可以說政治人物欺負你;你可以說社會治安欺負你;你也可以說現在的經濟情況欺負你……你要說就說不完。用這種思維模式,你的人生根本不會快樂,因為你總是認為別人影響你、欺負你。如果你認為你的觀念是對的,但讓你產生痛苦,這個觀念是對的嗎?你這麼愚癡、愚昧,唉聲歎氣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沒有修行的人。

  然而,有的人一學佛,糟糕了,開始去研究文字:什麼叫常,什麼叫無常,什麼叫圓寂,什麼叫涅盤,開始看佛學字典,越看越亂,這也是「外法相」,這叫名相。很多人研讀佛經不看佛經,因為他們看不懂。有的人奮發圖強,開始研究佛經的文字,他本來不懂佛,研究下去漸漸懂,到最後變成佛學專家,拿著他的知識到處炫耀,甚至到道場跟出家人說:「我比你懂的多。」這不是修行人。再者,你知道這些名詞之後,你並不快樂,比如你跟家人格格不入,或煩惱依舊在,或內心的恐懼不安依舊在,這樣學佛也不對。

  問東問西,你在問什麼?好好看看自己的心。不要一天到晚問到底是幾乘。比如,你不要說這個世間分三種人:壞人、普通人和好人,接著又解釋分析什麼人是壞人,什麼人是普通人,什麼人是好人。。重點不在於這三種人,重點在於你是什麼人。

  一開始讀佛經讀不懂,你不要挫折,因為你唯讀了一遍。重複讀下去,你一定會漸漸懂得。剛開始,最好好好讀一本,因為每一本有每一本的思想,有它的重點,有它的名相,另一本可能又有它的名相,一般人很容易亂掉,除非你通達了就無礙。融會貫通的人少,所以剛開始你讀了哪一本能相應,就好好讀,讀個百遍千遍,你就會漸漸懂它。但是,並非你讀了會懂它,而是你讀了能回歸你的心,你才會懂它。

  就像誦《金剛經》,有的人誦一輩子還是不會修行,只會把誦經當成修行。為什麼?他降伏不了他的心,他沒有辦法時時刻刻「應無所住」,不能「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行於佈施。這樣,怎麼可以說在受持《金剛經》?只不過是讀誦《金剛經》。但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師父說讀誦《金剛經》沒有用。」我沒有這麼說。讀《金剛經》,你回歸自己的心,才會懂它的文字。它的文字都在告訴你「什麼,非什麼,是名什麼。」比如,「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怎麼不莊嚴佛土?不要說那麼快。「莊嚴佛土」是現象,「即非莊嚴」才是真實的。例如:「孝順,即非孝順,是名孝順。」你要不要孝順?第一句話沒有做,你跟我談第二、三句有意義嗎?你一徑地說高深的道理,不是自取其辱嗎?你回歸你的心才受用。這是學佛的要領,如果你不能如此,你學一輩子還是不得力,因為你沒有進入你的心,簡而言之,即:你的心漸漸不被一切人事時地物所影響。

聞後思惟:你是否一天到晚都在現象中打轉?

閱讀 669 次數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