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曰:汝何處未明?
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
我問你問題,你一開始就不知道我在問什麼,怎麼答?你的心跟我的心還沒印在一起。其實不難,因為你們也有經驗。當兩個人默契很好,好到一種程度的時候,不用講話,也知道對方想做什麼。所以,你們也不要覺得很抽象,事實上是可以的。以後我問你,麻煩你要知道我在問你什麼,接著你就勇敢地回答,切記!你的腦袋不要去想正確的答案,沒有正確的答案。
那一天,我說:「能早點走是一種幸福。」同學就問:「師父,你要走到哪裡去?」我說:「我去找認識我的人去。」你以為我在跟他講風涼話嗎?你們知道你們不應該問我佛法,這樣我才有機會答不出來。假設我專門做太陽能,你問我太陽能幹嗎?你就問我一個我不會的。
你要勇敢地回答不知道,你不要小看這三個字。這三個字障礙你們很久,你們沒有辦法很肯定地跟對方講不知道。不知道等於愚昧嗎?等於可恥嗎?等於比別人差勁嗎?那你們為什麼不肯說?不知道,它很符合他的內心世界。
什麼叫實相?比如,身為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流鼻水,都說很可愛;隔壁的大姐看到,卻說不衛生。誰對呢?沒有對錯?你學佛學到是非不分。有人喜歡吃鹹,有人喜歡吃甜,有人喜歡吃鼻涕嗎?這兩個人掉入一個陷阱,他們沒有看到實相。什麼是實相?你覺得實相這麼難懂嗎?我講的就是如實講出來:「我看到小孩子在流鼻涕。」你妄想說很可愛,他妄想說不衛生,你們為什麼要妄想?
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你不要付於很多妄想在你的腦袋中。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就開始在妄想了,在思考如何回答。你思考什麼?也就是說,你不如實。如實,就是我看到了,不用再想了,我就可以回答出來。但是,你思考之後,你的答案是正確的,人家也不肯定。所以,禪師活活潑潑,有佛性、沒有佛性,他要怎麼說就怎麼說。
有人問世尊:「世尊,你講的法,是定法還是不定法。」世尊說:「我講的法是定法。」隔天,那個人又來問:「世尊,我認為你講的法是定法是有問題的。那世尊,你講的法是定法還是不定法?」世尊說:「定法。」那個人說:「世尊,你明明昨天說定法,今天怎麼說是不定法。」世尊說:「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那個外道就開悟了。
六祖大「師」問志道「曰:汝何處未明?」
志道答「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 」
志道讀《涅盤經》讀了十幾年,我不相信他只有這句話不懂,他只是提出其中一句,那是他最想問的問題。此稱為雪山偈,又叫無常偈。即:釋迦牟尼佛未成佛時是個修行人,他很精進地修行。梵天的天王想要看看他的道心是否堅固,就故意變成一個羅剎來考驗他。世尊在打坐時,羅剎講了半首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世尊聽到,馬上觸動到他的心。你們聽到這八個字,卻沒有觸動到心,因為你們佛法聽太多了。如果一個修行者從來都沒有聽聞佛法,聽到就會觸動他的心。你們中毒太深,所以沒有感覺。一個人,為了追尋真理,他也沒有聽過真理,他聽到這句話才會震撼。我們是先聽真理,聽完研究真理,接著談真理、寫真理、探討真理,門都沒有,所以不會感動、感觸。
聞後思惟:你能看清楚自己的妄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