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六, 02 四月 2022 16:47

暢談六祖壇經(988)時時觀照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你不要再亂讀了,讀一本就好。《金剛經》五千多個字比較少,《壇經》也可以,《心經》也可以。你剛開始不要看批註。因為,如果批註看下去之後,可能你就看不完了。《心經》雖然短短兩百六十個字,但是你如果要把《心經》所有的批註都看完,那有好幾百本,你會把自己搞得很累。我建議你,《心經》太短,《金剛經》和《壇經》有一定分量。我不知道你是否能能耐一天到晚只看兩百六十個字的心經。人性我太瞭解了,你能撐得住嗎?這三本,我建議《金剛經》,比較折衷。

  《金剛經》這五千多個字,我不相信你看不懂。我建議你,《金剛經》分三十二分,你可以按照分段來看,三十二天就看一遍。你一天看一分經文,看完就不要再看下一分,就好好體悟這一分的道理。 好好看,好好體察,我不相信你不會懂,因為你有佛性。你有可能在一年之內說:「啊!我終於懂了。」比如,人生是一場夢,並非你知道這個道理,而是你已經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場夢。而且,你也知道《金剛經》應該如何受持。如果你真的懂了,當你懂的那一剎那,你內心的包袱就會忽然之間減輕不少。但是你還不是那一種人,你還沒有能力見到各種境界不執著那些境界。所以,接著,你應該按照你所懂的道理去做,這叫做受持。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受持經文。一個人是否懂,你聽他講話就知道了。比如,《金剛經》說見色聲香味觸法,心要不住。你不會,你開始去做,這叫做觀照。你不用刻意去修,因為你每天就活在六塵的境界,你有沒有時時刻刻在觀照?有觀照就是修,否則就是混。《金剛經》的任何一段話,你都可以拿來修。所謂應無所住,即你面對六塵的境界都不住。你看看如果我罵你或我讚美你,你住還是不住。很多人,不管學多久都是零分。

  你要受持哪一段,隨便你。你要將之落實在你的生活。

  《心經》曰:「觀自在菩薩,行深……」你行的功夫剛開始是很淺的,你會越行越深入。所以,每個人悟的境界不一樣。你行的越深,悟的境界就越深。我們剛開始不是行淺,而是沒有行,因為完全不習慣。你罵我,我就習慣回應你。最近有一部日劇很有名,他說:「不要有人對不起我,我將以十倍奉還。」這種觀念對嗎?現在還變成一種流行的術語,大家都在學。
大家習慣一報還一報,所以你剛開始是完全沒有行,你看到六塵的境界,見相即著相。但是,修行沒有竅門,只有八個字:生要轉熟,熟要轉生。我們以前很習慣的,要變得很不習慣;我們以前不習慣的,要變得習慣。我們以前是見相著相,即見眾生見六塵,即活在六塵。我們現在要變得不習慣:見相不習慣著相,見六塵也不習慣染著六塵。接著,漸漸習慣見相離相,見六塵不染六塵。這樣,你便行深了。所謂熟能生巧,你要不斷地練習,不用故意找個法門來練習。所以,禪門無門,禪本來沒有法門,這就是很自然的狀態。等到程度一深,你就明心見性了。

聞後思惟:你願意行深嗎?

 

閱讀 471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