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
志道認為:「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志道前面將色身和法身分別,現在又將常與無常分別。他為什麼講「法身無知無覺」呢?他還是個出家人,還在看《涅盤經》。他好像把法身當成死的狀態,死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佛法一會兒講有生有滅,一會兒講無生無滅,一會兒講常,一會兒講無常,很多人就弄糊塗了。我講過:你要在有生有滅之中悟到無生無滅。一個迷的人看這個世間,他的腦袋都是不能統一的,都是分別的。
我再談一個公案:有一天,一個外道來到世尊面前,問世尊一個問題:「世尊,諸法是無常嗎?」世尊不講話。他又問:「世尊,那諸法是常嗎?」世尊也不講話。如果是你們,你們可能會根據你們所學的東西拚命回答。比如,有人問你:「諸法是無常嗎?」你會很輕率地回答:「對,你沒有聽過嗎?諸法是無常,諸行是無常的……」世尊不講話,最後外道忍不住了,就講世尊:「世尊,你是一切智。你為什麼不回答我問題呢?」世尊說:「你問的問題根本就是戲論。」
我們很習慣問二擇一的問題,讓別人來回答。有人問孔子問題,孔子回答問題有一個方式,其實跟佛法的回答方式很相像。當別人問孔子任何問題,孔子都從兩個角度來回答。比如,弟子問孔子:他要到哪一國去做官,好還是不好?孔子回答一定會說:好,會怎麼樣;不好,會怎麼樣;去,會怎麼樣;留,會怎麼樣。
世尊怎麼回答都不對,如果世尊回答諸法是無常,外道就會講:「世尊,你明明說不生不滅。」如果世尊回答世間一切法都是常,外道就會說:「世尊,你卻說一切是無常、苦、空、無我。」世尊不這樣回答,因為這樣回答都不對,真相也不是這樣回答。
我問你:「你往生之後,是去還是不去?」我這樣問,你可以得到啟示,還是得不到啟示,還是一笑置之呢?有人問佛:「佛,你往生之後要去哪裡?你往生之後,在還是不在?」針對這樣的問題,佛絕大部分都是不講話。你們不要學他不講話,你們不講話是不懂,和佛的境界不太一樣。法無定法,今天不講話,明天就要講話。
很多人把世間看成是對立的,所以他才會這樣問。你們可以問我一個類似戲論的問題。你問:「什麼是緣起呢?」我回答:「性空。」你問:「什麼是性空呢?」我回答:「緣起。」你會這麼問,就是因為你把緣起和性空分開。外道問諸法是常還是無常,他就是分開。佛在《金剛經》中說,他所悟到的法是無實無虛的。簡而言之,凡事就是要中道,你不要落一邊。
「若色身者,」色身是地水火風「四大」,「色身滅時,」即我們要死亡的時候,我們作個譬喻,(這個譬喻叫相似,但要你自己死過才知道怎麼苦,)就好像將烏龜脫殼,好像把人脫掉一層皮一樣,這叫「四大」分離。志道的意思是:「四大分散,全然是苦,」假設是以色身為寂滅,色身這麼「苦」,則「不可言樂。」志道又將寂滅、為樂拆開了。他不知道是法身還是色身在寂滅,或是法身還是色身在受樂。
聞後思惟:你是不是常常落入兩難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