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週二, 10 五月 2022 10:46

暢談六祖壇經(1041)三省吾身

作者  禪儒達觀 整理者:心燈 讀誦者:心音

 

  行思禪師回答「聖諦尚不為」,因為學過真理才知道佛法所講的次第。我們談談佛法的次第:假設你要修禪定,你要達到一禪、二禪、三禪、四禪;如果你要修阿羅漢,要達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你要行菩薩道,要經過十信、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些概念是你學佛法來的,一個沒有學佛法的人不會有這些概念。所以,有一些概念適合某些人,但是你抓著某些概念不放,你會認為一定是如此而無法超越。你心中有「一定」的概念,就違反了「法無定法」。每個人的根器不一樣,故並非一定。所以,有時候該講漸次就講漸次。我雖然講頓教,但有的概念還是會一步一步分析給你聽。

  那一天,有一個一貫道的行者來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師父,怎麼修行?」我說:「你只要學曾子就可以了,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三,有兩個意思:第一,即早上、中午、晚上這三個階段。「三」即是三門功課,如佛門有五堂功課,或你有早晚課。第二,以廣義的解釋,三非一、二、三的三,中國文化講到三,都是指多。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易經》畫卦都畫三,叫做三元開泰。即,你應該時時刻刻自我覺察、自我反省。

  《論語》不是拿來考試的,你要拿來修行。一日三省吾身,就是拿來修行。我跟他這麼講,是因為他是一貫道的道親,他們幾乎都是以儒家為主。六祖講過:「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能改過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就像佛門,你會問:「師父,你叫我觀察,我應該觀察什麼?」我講:「你應該觀察身心世界,觀察五蘊。」這是觀察的內容。

  曾子提出三點叫你觀察的:

  第一,教你做事:「與人謀,而不忠乎。」「與人謀」,就是你替人家做事。不論你是在上班,還是自己當老闆,你要做事。但是,你真的有好好做事嗎?在公司,有公事;在家裡,有家事。你真的有忠於那件事嗎?即:你有盡心盡力為人做事嗎?為什麼人?為公司的人做事,為客戶做事,為消費者做事。回家之後,你有真心真意為家人做事嗎?叫你洗個碗,你就板著臉,洗三個,摔破兩個。尤其是這種天氣,要洗碗,好冷。

  你們不要高談闊論,禪的東西最深也最淺。你看公案,參訪者來了,趙州和尚問他:「吃飯了嗎?」他說:「沒有。」趙州和尚說:「去吃粥。」吃完之後,當然去洗碗。光是這一點,一百分的人都很少。你不要以為我講的是世間法,你不要小看這些事情,離開這些沒有佛法可談。離開生活還有佛法嗎?叫你洗碗,你卻說:「我沒時間,我要去誦經和念佛,我還沒有念呢!」是洗碗比較重要還是誦經?邊洗邊念就不忠,要盡心盡意。你不要去公司上班,一邊跟客戶講話一邊念佛。什麼最重要?心平靜才是重點。
第二,做人:「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你真的有盡心盡力、無私去待人嗎?一般人都是不及格。談什麼開悟?談什麼成佛?談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做人、做事不成功的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彌陀經》沒有寫,但是你要知道它的意思。《壇經》的無相誦也從這個角度講:「恩者孝養父母,義者上下相憐。」

  第三,學習:「傳不習乎?」師父教你們的,你們上課之前有預習,回去之後有溫習,能達到溫故而知新嗎?若是有,到什麼程度?「溫故知新,可以為師矣。」

聞後思惟:你有時時刻刻檢測自己的心嗎?

 

閱讀 534 次數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