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我慢?
六祖問永嘉禪師:你為什麼「生」如此之「大我慢?」六祖大師敢講,他無所畏懼,不會讓人恐嚇到。「我慢」跟你能否證阿羅漢有關係。「慢」從哪裡來?從「我」而來。「愛」從哪裡來?亦複如是。你的知見從哪裡來?如何把這三個去掉?只要把「我」解決了。三藏十二部,釋迦牟尼佛講四五十年,就在講此而已。
你們為什麼沒有信心,覺得自己能解脫?解脫的道理並不複雜。你過去學得太複雜了,學到最後不敢解脫。你認為:「哪有可能?諸佛菩薩都是多生累劫供養無量諸佛才有機會,我連一尊佛都沒有供養過,我只供養過我自己。」其實悟道不是這麼難,任何人這輩子幾乎一定可以。為什麼說幾乎?你現在口袋裡有沒有一萬塊?如果今天叫你去籌一萬塊,你如果沒有籌到,就要付出很多的代價,你能不能籌得到?我當場恐嚇你們,如果你們這一輩子沒有解脫,你就要付出很沉重的代價,看你能不能做得到。你們覺得籌一萬塊簡單,解脫太抽象。他要籌一萬塊,只要因緣形成,一萬塊不就來了嗎?你要解脫,你若因緣具足,不就解脫了嗎?你為什麼覺得好像很困難?
學佛的人,如此有勇氣的很少,包括出家人。有時候這麼對他講,他卻說:「不要生大我慢。」那是要生自卑嗎?那叫做卑慢。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你對佛法的觀念沒有搞清楚,所以你才沒有信心、勇氣。你甚至還影響一大堆人:「你們不要傻了,這輩子好好修福報,好好結個緣,累積資糧,多諸惡莫作,多眾善奉行。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開悟了。」問題是,你不知道能不能去。我並不否認你,說你見到阿彌陀佛不能開悟,我不是懷疑西方極樂世界,我只是不知道我能不能去。與其我求神問卜,還不如解決我自己。
破我見,就證初果。「愛」分為兩個層次:一者曰薄,一者曰斷。斷即斷我見,證初果;愛即貪跟嗔。佛法常講:「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為什麼不講嗔呢?因為愛涵蓋嗔,只要愛得不到滿足,就會嗔。斷我見,代表他對他的身已經不執著,但潛意識的「我」還存在,所以他的貪嗔癡還未斷。當他對自己的「我愛」(即貪嗔)越來越淡時,就進入二果。當他的「我愛」已斷,即為三果。三果的聖人,慢都還未斷,更何況一般人。我慢與無明在四果才斷。
我見、我愛、我慢,首先一定要斷我見。所有的罪魁禍首,一切的事,兇手原來就是「我」,都是這個在作祟。我們所有的問題就在於:執著這個五蘊是我。佛說的一切法,都是從這裡開始說的,不論是什麼經。為什麼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的概念是有我還是無我?你學那麼久了,你在學什麼?所以,那一天學生問我:「師父,你死了去哪裡?」我說:「沒有誰死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建立在「我」。
你在驕傲什麼?慢的意思,並非只有驕傲、自大的概念,沒這麼膚淺。慢,即:我的價值,生命的價值。你們活著,有沒有一個自我價值?有沒有想要光宗耀祖?你的潛意識有「我」的概念,非常強烈,好像自己是民族的救星,好像你可以怎麼樣。浮洛伊德心理學談到最高的層次,即自我實現,就是我慢。從生理需求一直到精神需求,一直到自我實現,其實就是我慢。我們說生命的價值,你要去創造你的價值,對世間法來講是可以的,是鼓勵人的,但對出世間法而言卻是陷阱。所以,有的人雖然去思考人生,他思考到最後還是跳不開這個陷阱,因為他會去思考人生的價值:我如何創造我的價值?我如何發光、發熱、熱電,比核電還強?潛意識是我慢,但以世間法來講,這樣的人很好,有志氣,有志向。
聞後思惟:帶著一個「我」在修行,你想修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