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離開欲望?你要開悟,就是不要執著五蘊。不執著五蘊,你就離開五蘊的欲望。當你的身體已經產生了執著的欲望:第一,你要察覺到你身體的執著。比如,你很想等一下去沖個SPA。你動不動就要滿足自己身體的欲望,你不斷地去滿足它,你的身體就越想要怎麼樣,結果就會沒完沒了。再來,你知道你為什麼沒辦法接受生病嗎?因為生病不能滿足你身體的欲望,因為你的身體想要舒服。健康的意思就是舒服,只要稍有不舒服,你就苦不堪言,就好像要死掉了。臨終的時候,就像烏龜脫殼,你現在如果不好好練習,我看你以後要怎麼辦。你的身體時時刻刻也要享受,你要察覺:「很熱,我要涼,穿這件衣服很不舒服。」你的身體真的是這種狀態。你一輩子都為了它作牛作馬,你也沒有多一塊肉,死後還不是爛掉,還為它做那麼多事情,服侍得像你爺爺。
當我身體生起欲望的時候:第一,我察覺,第二,我應該放開。但是,你若沒有察覺,你就根本不會有後面那個動作。你要先學習察覺,看到你身體產生了貪愛的欲望,你應該離欲。你比較能感知的,就是感受。很多人一輩子都活在感受當中,他們所講的都是感受。所以,你要察覺到你執著你的感受:當你執著那個樂,叫做樂受;當你執著那個苦,叫做苦受;當你活在不苦不樂受。這三種感受,不苦不樂最難察覺。你覺得不苦不樂沒好沒壞,但你以後會投胎到畜生道,跟愚癡相應。樂跟貪相應,苦跟嗔相應,不苦不樂跟癡相應。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你會看得到,你時常活在你的感受,不然你為什麼會不愉快?所以,當你察覺的時候,你就應該放掉,這就看你的功夫、
想:你時時刻刻都在打妄想,你不要它想,你有辦法嗎?你察覺到你在妄想,你只要觀無常就好。
行:你的內在有一些行為,有一些無名的衝動,這是潛意識的東西,你自己要去察覺。比較涵蓋的概念就是心念,如果你一直跟著心念走,再加上潛意識,你很容易造業。一般人造業,都是行蘊在造惡。識,就是你的主觀,是你的意識形態,你有一個很頑固的想法,包括你的人生觀。所以,很多人,當別人的觀念跟他們抵觸的時候,他們常常會受不了。同理,一個真正能夠洞察的人,他不會抓著他所謂的正見跟別人講話。你抓著它,它就不會變化,即你不會應機說法。你的潛意識在抓它,抓得很嚴重,所以你很難把它轉換成其它東西。尤其學佛學越久的人,越容易犯這個毛病。這個問題,你要好好去察覺,否則你始終沒辦法突破。
對於五蘊的執著,最實用、最容易察覺的,莫過於感受。所以,南傳很多修行人,常常都從感受下手。他們專門在消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因為三受不執著,三毒就消,於是三界就除。你懂這個,就可以從初果到四果。你回去當好好地深入,不要東看西看,好好地看自己比較重要。
聞後思惟:你願意時時離開身心的欲望嗎?